今天还是写写2024年春节档吧,这个春节档挺魔幻的,比如今天写的一点:营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电影营销进入了新时代,这里就不回顾从杂志时代和官媒宣传,再到电影海报明星大头贴宣传效应,各种路演那些传统的;甚至于以前某博上热搜,各种图文自媒体热搜都已经是前几年玩剩下的了。
现在中国电影营销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是止官媒,杂志,明星海报。甚至于某博热搜,某瓣评分不存在了,相反是在同步进行,但是目前最大宣传真滴来到了:短视频时代,同时与现实话题噱头和明星噱头深度结合。
如果从这点上出发,2023年可以说是元年,可能最先这样操作的不是《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但是把这一套玩到巅峰,玩到后来同行纷纷这么做,再到《热辣滚烫》达到新的营销高度,绝对能进入中国电影宣传史。
《热辣滚烫》的营销是真厉害,电影本身翻拍成功外国IP这些不提。贾玲本人捂了一年,电影上映开始就宣传减肥100斤,再到开始有媒体爆说贾玲减肥100斤不科学,有拍到还是那么胖之类的。
电影上映当晚零点场有人偷拍瘦了的贾玲,都给你全平台公关删掉(当时大年三十,除了娱乐圈也没人关注),大年初一电影上映,贾玲上各种官方媒体,正规媒体,减分成功视频爆出,然后连续三年上几十个热搜。
这个吸引大量观众去看电影,跟着短视频和各种观后感铺天盖地而来。整个春节档8天票房二十多亿,到春节档过去后就被《第二十条》超越,凭借现在的排片,很明显这电影又非常成功了。
牛,实在是牛,不服不行,开启中国电影新时代
一边票房高企,一边骂声不绝?《热辣滚烫》为何争议那么大
这电影算不上烂片,但确实也没有那么好。我甚至觉得同样营销操作的电影里面,它电影感还比不上《消失的她》。叙事结构上和后面结尾确实好过《孤注一掷》和《八角笼中》,但是电影本身水平不如这两部。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学拳击打拳击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没有必然关联,尤其是在中国。电影的逻辑诠释显然没有《百元之恋》演绎得自然而客观。
杜乐莹以卵击石般和职业选手硬刚 ,只能以血流满脸的刺激感,博得观众同情,其实这种受虐狂式的表演毫无意义。因为,如果杜乐莹接触的人几乎都是道德低劣的人,都想欺负她或占她的便宜、利用她,而唯有她能做到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忍让,那是这个社会病了,不是她自身的问题。
她的任何改变恐怕基本是徒劳的,但如果让她变成以暴制暴,又不符合正确的价值观。
所以,电影结尾让她用阿Q精神自我暗示“赢了”,能改变什么呢?
杜乐莹周围的人本来不应该这样无底线地欺负她欺骗她,为了展现杜乐莹的自我实现和找回自信的过程,把她生活的环境氛围描绘得如此恶劣,本身就是对中国社会人伦的高级黑。
《百元之恋》展现的日本社会很丧,可以理解,但是前十年的中国还没有到“躺平”阶段,我看反对这电影除了营销这件事之外,从电影本身出发很多人都谈到“啃老十年”能代替个多少社会现实。
相比之下,贾樟柯电影和《隐入尘烟》都比贾玲这类人要更现实些。
即使个别人会道德沦丧,也不能用整体性的无底线人格伤害来丑化我们的社会面貌。难道我们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如此不堪了吗?还是吴京说的对,电影票房高和水平高不能画等号。
从去年的《满江红》开始,《消失的她》《孤注一掷》这个现象仍在持续。中国电影只想保证投资安全并赚快钱,不愿意在编剧、立意和导演水平上狠下功夫,过度进行营销宣传,红火的票房可能会越来越多。
问题在于,过去几年后,《热辣滚烫》能给观众留下深刻记忆的东西,只能是贾玲用一年时间减肥一百斤和营销真牛x。
中国电影营销,进入了新时代
去年《满江红》题材倒是非常根正苗红,结果绿了一片,当时还不少人反映当地午夜鬼场爆满,连大V转发了下都被电影官方威胁控告,当时也没见某正义人士不惜血本,万里追凶找出造假票房的石锤证据,眼睁睁看着绿了一大片。
今年,即使EMO良心找回来了,脑子也不残了,也不要指望普通人再期望了,感谢今年各个影院虽然票价涨了,但应该是没鬼包场了。但是中国发展是真快啊,中国电影发展也是真快啊。
在年初我们以为《满江红》玩得厉害,但年中《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开启新玩法,而《热辣滚烫》表示你们都是弟弟。《热辣滚烫》现在很大一股反对的声音就是“营销过渡”,各个在线社区充斥了多少水军和热搜无道德无底线的恶劣宣传,引起了多大的反感,制造煽动了多少矛盾,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这种势头不规范,绝大多数人日常的信息渠道都被污染和垄断了,下一步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因为被垄断的宣发渠道,把真正的优秀作品淘汰了。去年还有个《流浪地球》能靠自身质量和积累杀出重围,可还是干不过《满江红》。
今年大过年居然被一个翻拍日本片子+减肥100斤铺天盖地的宣传。相比票房,把新一代真正有水平的文艺工作者培养出来,给他们创造越来越好的环境更重要。
其实《热辣滚烫》算不上烂片,它令人反感的点都不是“营销”,毕竟哪部商业片不营销。最大的问题在于:过犹不及。
以这个同类电影为例,印度那部《摔跤吧爸爸》和国产电影《激战》。摔跤当时最出圈的讨论是电影里面摔跤运动的专业度非常高,而且演员水平也确实很高……讨论的大热点绝对不是什么减肥,也确实有说减肥的,但顶多只能算锦上添花的话题顺口带到而已。
《激战》当时上映也是零口碑佳作,片中张家辉高龄练出一身腱子肉也宣传过,但宣传重点还是在质量和其它层面,某些人别想妄图篡改记忆,大家确实都有宣传演员锻炼之类的东西,但电影其它层面更多。
而《热辣滚烫》到现在只剩下减肥了,前三天实铺天盖地减肥宣传是真的恐怖。
喜剧不优秀,拳击励志吗?《热辣滚烫》到底还剩下什么
最后再说说喜剧部分,你想看喜剧片,想看底层人的自我蜕变和对命运的反抗?建议去看看周星驰的《功夫》《少林足球》《长江七号》,虽然剧情浮夸,但是很让人共情,一部好的喜剧电影不应该纯靠烂梗,而是观众笑完之后,走出影院还能静下心来细细回味剧情。
《功夫》是主角的自我救赎,《少林足球》是达叔那个角色的自我救赎,是有内核的,《长江七号》更是讲述了伟大的父爱。
这些东西贾玲电影好像有,又好像被其它东西盖住了,它就很怪。
其实作为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我真的不是很关心贾玲或者他的电影怎么样,看了之后我和其他影片对比,我只觉得很一般。这电影有可取之处,但问题是它的质量不配那么高的票房,真的会影响中国电影的环境。
国外拍出那么多好的电影,中国作为一个上下五千年的国家,底蕴是很深厚的,这样的电影如果能成功,那么就没有人愿意去钻研了,好电影只会越来少,喜欢看与不喜欢看真的没必要纠结,我只觉得结果让人难以接受,因为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质量高的电影是可以起到文化传播的重大作用的。
结果已经铸成,我更加希望贾玲后面不要再走这种路了,拍一部有深度有内涵,电影艺术强的电影,多打磨几年,毕竟已经赚到这么多钱了,要是能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贡献,那真的是皆大欢喜。
最后,中国优秀影视作品不是没有,但声音比较微弱。并且国内基本看不到勇于说出真话的重量级影评人,反倒是一些个人敢于说出观影的真实感受。今年春节档电影看了不少,除了《摇太阳》撤得太快,其他两部感觉都能值回票价,而《热辣滚烫》则属于噱头大过电影本身。但它声量最高,营销最猛,观众最欢呼,票房最高,也就会迎来最大的质疑声。
我估计不少人看完之后也会感觉这电影其实不烂,某些方面还值得鼓励和夸奖。但是看到这票房和现在这营销,都有点花了冤枉钱的感觉。中国电影如果真这么搞,那就真的别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