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逃不出“童年回忆杀”

《无敌破坏王》也因此做到了《玩具总动员》所没能做到的:童年回忆杀。

今天,《无敌破坏王2》就要上映了。这部电影的前作《无敌破坏王》上映于6年前,也就是2012年。

那个时候“彩蛋”这个概念刚刚兴起,漫威宇宙只推出了《复仇者联盟》,《超能陆战队》和《头号玩家》还不知道在哪里,没有铺天盖地的公众号在电影上映的第二天就整理出片中的所有彩蛋,中国观众才开始接触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小心思”。

在这部迪士尼用来对标皮克斯《玩具总动员》的电影里,无数来自于不同游戏公司的游戏角色,跨越了次元壁,在主线故事的背景下济济一堂。

而《无敌破坏王》也因此做到了《玩具总动员》所没能做到的:童年回忆杀。

那些生产于九十年代、充满了美国特色的玩具们,对于国内观众来说真的太过遥远,大家只能把他们当成一种新的人物设定。

但是80后和90后,又有谁没打过小霸王、在游戏厅和朋友对战过《街霸》、在学校机房偷偷玩过《超级玛丽》、一遍又一遍地通关吃豆人呢?

《无敌破坏王》截图

就像豆瓣用户 @桃桃淘电影 所说:

像素游戏、街机回忆,尤其是“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这种,让我这种长泡游戏厅的人实在无法防御。

于是在电影院里,这些成年人第一次因为一部动画片触景生情,甚至热泪盈眶,因为他们从别的国家打怀旧、谈情怀的影片中,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当90后开始怀旧

《无敌破坏王2》的最大卖点,很可能就是所有迪士尼公主首次同框,也就是网友口中的“公主宇宙(EU)”。

当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孩们,看到自己从小就梦想成为的动画角色从2D变成3D、笑嘻嘻地挤在一起开着睡衣派对,也很难不有所感触——

在包含“公主EU”的预告片发出几个小时之后,就刷爆了Twitter和Instagram,人们热烈讨论公主们的集结、她们的现代版服装(睡衣)和衣服图案的含义,甚至画手已经画起了现代版公主,并呼吁这些服装周边能比电影先一步上线。

当然,除了迪士尼的公主梗以外,据说漫威电影中的格鲁特、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星球大战》中帝国战士兵、X翼战机、R2-D2;皮克斯动画中的巴斯光年、伊芙,《小熊维尼》中的屹耳……都将在这部电影里重现。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虽然好莱坞电影中的怀旧从未停止过,虽然彩蛋和致敬也并不是这些年的新发明,不过这些电影已经把怀旧的目标从70后、80后,变成了如今年龄如同薛定谔的猫,介于中年与青年之间的观众群体——90后的童年。

就像之前国内90后观众非常买账的《头号玩家》,对于里面的彩蛋有人感同身受,也有人一头雾水,但都是千禧年间具有符号性和时代感的青年亚文化。

而这些东西的总和,在千禧年间长大的孩子们称它们为“童年”。

如今,网络飞速发展,社交软件把人无限切分、割裂,就算是同龄人,只要兴趣爱好不同,好像也很难再找出真正聊得下去的共同话题。

许多人已经开始怀念那个,我们还拥有着普适性集体记忆的年代:所有人读一样的小说,吃一样的糖果,放学回家打开电视追一样的动画片和电视剧……

只有记忆是相通的

梁文道说过,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说到电影,总觉得它跟怀旧有关,似乎那些影像所保留的一定都是一些旧日时光,而我们看电影也总是有特别美好的氛围,仿佛染上了一层辉煌的颜色。

而这个用着Windows 98开机界面作为头像、每周二要设备检修暂停发稿的bot账号,可能就是这个年代的一场众筹电影吧。

@北大新媒体 曾对微博bot作出评价,它说:

无论投稿人也好,观众也好,两者本身是互通的。作为普通的网友,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身边的朋友的兴趣爱好不同,因而很多喜欢的瞬间没有办法及时分享,只能憋在心里。但是通过关注的bot就可以找到一群相投的同道中人,对同样一个瞬间深有所感,从某种意义上获得陪伴感,从而不再那么孤独。于是在有观众粉丝的基础上,投稿者源源不断的投稿带给了bot账号自产自销的持续性输出内容,使得单独的只言片语,牵连起圈内人心头一段段感动的记忆;使得个体的单薄故事,有机会变成群体的生活图鉴。

90后这一代,也许同龄的两个人会因为地域、家境、专业、爱好等等因素,二十年的生命中没有过什么重合的部分,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网络上都永远不会相遇。

但是他们依然会怀念同一个再也吃不到的药用糖球,这可能就是时间送给那一代人的礼物。

当怀旧成为了一种共有的经典病症,当社交网络的算法把用户精准切割成各种分众,当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虽然还没能拥有一个量身剪裁版的《请回答1988》,却能看一个微博bot看得感慨良多。

也许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是曾有一刻,你与我的记忆是相通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