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家公司站队贺岁档“八大种子”,但解读却发现是贺岁小年?

中国电影市场的头部化趋势,早就让大片+大档+大公司成为“标准配置”。而从目前的资本站队就可以判断出,今年果真是贺岁小年。

“今年年底,电影市场会出一个10亿+爆款,华语片”。

11月6日,伯乐营销CEO张文伯发出了这条微博。如果联系一下“故事背景”,11月6日电影当日大盘报收3507.4万,刨除服务费仅为3204万。

11月1日,大盘报收3501.3万,创造了2014年11月以来,最差11月单日大盘。11月7日,单日票房仅为3037.3万,分账票房2776.1万,创造了2018年的新低,也是自2015年除夕以来的最低单日票房。

惨,只有一个字来形容张文伯微博的“故事背景”。虽然乍一听,10亿+爆款的华语片是当时最为提振信心的“兴奋剂”。

但如今的电影市场,10亿还能算爆款吗?今年共有15部10亿+以上的电影,其中有9部国产片。10亿,怎么能算2018年电影市场的“爆款”呢?

但10亿,果真还是贺岁档的“爆款”。起码从目前来看,具备10亿爆款潜质的国产片就寥寥无几。

在电影市场日趋头部化的当下,通过资本站队也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10亿级爆款的可能。这就是惨烈的现实,虽然偶有奇迹,但奇迹是因为现实的平庸才能叫奇迹。

国产片票房TOP10背后扎堆192家公司,

头部化趋势判断贺岁或无“大爆款”?

192家公司,10部影片,平均每部影片背后有19.2家公司站队。

截至目前,从2018国产片票房TOP10背后的“资本扎堆”足以看出目前电影市场头部化趋势有多严重。事实上,近两年电影市场早已不再是“二八定律”而是“一九定律”。

2017年,票房达到10亿的影片数量占全年总数量的1%,但却占到了全年票房的43%。

或许有人会说今年影市有不少“黑马”,在完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突围。但是春节档异军突起的“黑马”《红海行动》背后有37家公司站队,也是目前2018国产片票房TOP10中最多的一部;暑期档的“黑马”《我不是药神》有20家公司站队;即便是最近电影市场热捧的《无名之辈》背后也有21家公司,其中不乏英皇影业、北京文化、腾讯影业等明星公司。

单纯的依靠口碑逆袭,在目前的电影市场是不存在的。绝对头部化的市场,要求了影片要有头部化的资本支撑。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口碑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但是从今年贺岁档最具卖相的八部国产片来看,资本站队整体呈现着缩水的态势。这种缩水不是体现在数量上,而是体现在“质量”上:没有头部公司过分抱团。这种现象的呈现,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各大公司的B类影片,绝非A级甚至S级压轴作品。

另外,在今年票房破10亿的国产片中,有三部来自于春节档,四部来自于暑期档,一部来自于五一档,一部来自于国庆档,九部中八部来自于大众公认的“四大档期”。

虽然贺岁档是传统的“四大档期”,但这两年贺岁档的票房产出严重下滑,已经不再具备“压轴”的气质。

档期票房产出的下滑,决定着整个档期市场的票房吞吐量在下降。而89家公司站队8部影片,看似扎堆繁荣,但实际上却略显“寒酸”,尤其是和今年票房破10亿的国产片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

再加上更具市场吸引力的国产大片纷纷进军春节档,贺岁档在缺乏足够看点的情况下对于观影人次的吸引很难得到充足保证。

那么,贺岁档产生“大爆款”的概率就明显偏低。

89家公司站队贺岁档,

今年是老牌巨头的派系之争

但不管怎么说,在贺岁档确定是“小年”的情况下,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一事实。电影作为娱乐消费的必需品,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消费属性。

从资本层面来讲,今年贺岁档八大国产片种子呈现如下特点:

1.老牌巨头从不缺席热档。尽管影片的看点较之以往相对较低,但对于老牌的电影公司来说,并不会放弃贺岁档这样的传统大档。因此,华谊、光线、万达、博纳纷纷“押宝”于此。

其中,光线无疑是最为活跃的老牌巨头。除了站队曹保平封禁五年的“解禁之作”《狗十三》,还派出了《叶问外传:张天志》,在老牌巨头中布局频率相对较高。只不过相比后者,豆瓣评分8.5分的《狗十三》更具关注度。

在目前的热度比拼中,《狗十三》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但这部高口碑作品最大的问题在于电影整体气质的“压抑”,作为一部真实青春的代表作,电影更多的是聚焦青春往事中关于成长的痛苦。

虽然并不担心《狗十三》可以和观众产生足够的情感共振,但想要在贺岁档取得更高票房的核心在于刺激更多层次的观众消费。但影片“压抑”的观影体验,或许在与同档对手的比拼中遭遇挑战。

2.传统类型更受老牌公司青睐。其实相较于市场冲击力较强的互联网影视公司和新兴崛起的影视公司,传统的老牌影视公司相对更加“保守”,尤其是全年最后一个大档期,基本上都会派出“安全牌”。

其中,光线主打的《叶问外传:张天志》是一个具有IP基础的动作片,万达站队的《天气预爆》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喜剧片,华谊兄弟主推的《云南虫谷》是一个大IP的奇幻电影;博纳影业则选择了刘伟强执导的古装喜剧片《武林怪兽》。

3.今年贺岁档没有绝对“新秀”,大多为派系之争。和往年的新秀林立相比,今年贺岁档整体比较沉寂。在公司搭配上,大多是几大派系:光线系、万达系、博纳系、微影系、华谊系。例如《天气预爆》背后,儒意影业和万达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而万达影视又是电影出品方之一,万达主导的五洲发行是电影的发行方。

而一些“较新”的公司大多都和导演个人有关联,所以不存在由新秀公司主导大片闯入贺岁档。这种“平静”,本身也是市场寒冬最有利的见证。

“地球”背景最豪华,

如何从资本判断档期走势?

纵观今年贺岁档的“种子选手”,资本扎堆最严重的是多次调档的《断片之险途夺宝》,背后共有26家公司站队,其中微影系最受关注。这也是微影时代票务业务并入新猫眼,其影视投资业务在电影市场最大的动作之一。

但如果仔细去挖掘,会发现整个贺岁档《地球最后的夜晚》资本背景最为豪华。虽然这只是毕赣的第二部,但由于毕赣浓重的个人艺术风格,在影市已经形成了个人标签。

尤其是《地球最后的夜晚》长达一小时的3D长镜头,早就已经撩动不少死忠粉。可以说,毕赣已经成为了目前最炙手可热的青年导演。那么,做为其第二部长片,自然会被资本所看好。

相比前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制作成本直接翻了数百倍,据悉投资成本破亿。从猫眼专业版的资料显示,《地球最后的夜晚》共有17家公司站队。

其中华策影视是电影的第一出品方,紧随其后的荡麦影业是由毕赣控股的公司。这家公司早在2016年的天使轮融资中,就被华策影视投资。在目前的股权结构中,华策影视的子公司华策影业占股20%。

除了华策系的站队,太合娱乐、亭东影业、腾讯影业、猫眼、优酷都站队,有侧重于护航文艺片的“实用型”公司,也有具有产业链优势的互联网影视公司,还有掌握着票务端口的在线票务平台以及在线视频播放网站。

其实定义一部影片是否会资本看好,不仅仅是看背后公司的“硬实力”更应该观察背后公司的“搭配”。一般来说,传统巨头+传统发行公司的组合+在线票务平台,是目前决定一部电影在资本层面是否具备“种子选手”实力的标志。而这种搭配组合,彰显的无疑是有充裕的资金,有互联网宣发+传统宣发保证市场优势,从而让电影的口碑作用尽可能发酵。

正常来说,具备这种“三叉戟”资本组合的电影越多,档期的“价值”就相对越高。但今年的贺岁档,真正具备这样的“三叉戟“影片并不算多,而且这样的“三叉戟”所站队影片的类型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说白了,《狗十三》和《地球最后的夜晚》都很难成为统领整个档期的“领头羊”,原因在于这两部影片的观影门槛较高,对于增量观众的发掘不够。倘若没有充分带动增量观众入场,单靠存量观众来支撑,又因为较高的观影门槛为观众“自动分层”,那么档期的整体票房冲击力就不够强。

毕竟《狗十三》不是《我不是药神》,《地球最后的夜晚》不是《无名之辈》,虽然不排除有“黑马”突围,但相对而言今年贺岁档具有高共鸣的高品质国产佳片还是相对较少。

但也不能就此彻底看衰贺岁档,毕竟当所有人的起跑线趋向于一致时,那么必然会有新的惊喜从中跑出来。毕竟贺岁档依然是贺岁档,这是短期内所无法彻底扭转的事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