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国庆档三部剧,才发现国产电影从70分到90分还差了点啥

国产电影到底差了些啥?

国庆哪也没去,光看电影了。之前推荐的《夺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乡》三部国庆剧,我带着娃挨个去电影院看了个遍。应该说三部电影无论在我心里还是在豆瓣都是7分朝上,电影票是值的,但离经典都差了一段距离。

赞扬的话看电影前就讲过了,这次就来说说这三部电影的缺陷。不知是巧合还是通病,这三部片的问题出在同一个点上。

国产电影到底差了些啥?

是演技吗?

就演员来说这三部剧里几乎没有流量明星,演技都是到位的。《夺冠》中饰演郎平的巩俐演技自然没啥可说的,演年轻郎平的白浪也挺给人惊喜,毕竟是母女,外形、表情都称得上神似。

《姜子牙》里没有真人演员,不存在这个问题。

《我和我的家乡》里的演员几乎个个都是演技咖,没有拉胯的。

是特效吗?

这方面我们也是不差的。尤其是《姜子牙》,就制作精美程度来说已经超越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每一帧都不惧定格放大了看。

那我们缺什么?

缺好的编剧,缺少把故事讲好的能力。

《夺冠》

《夺冠》这个题材,天生自带“燃”的属性。女排精神就像一个天然矿藏,原汁原味挖出来就行了。因为是女排,再适当添油加醋撒点“狗血”做调料观众都是接受的。

中国女排本身戏剧性就很强。从一无所有到夺冠,再到沉寂、挣扎、改革,直到再一次站到世界巅峰。

如果把女排拟人化,看成一个主角,这就是一个草根出身的妹子,投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门派,靠着勤学苦练获得几次比武大会胜利。然后迷失初心,骄傲自满后,被师傅当头棒喝,继续回去苦练,却发现其他名门大派的弟子已经戒骄戒躁,今时不同往昔,只能再一点一点拼上来的故事。

老套却经典。

《夺冠》前半段讲老女排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小虾米勇斗大鲨鱼,自然是好看的。问题出在后半段。巩俐演的郎平有点太平。这不是巩俐的问题,是剧本的问题。

带美国队打败中国队这一段既然拍出来了,就该重点刻画一下郎平的挣扎,郎平内心的冲突。哪怕多给郎平几个赛场上看向中国队的眼神特写镜头也好。

用郎平和陈忠和的对话来表现郎平希望中国队赢,力度不够,冲突完全体现不出来。

后半段郎平力排众议在中国队里推行女排职业化,倡导队员享受比赛。这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

本来郎平接手的这支中国队有很多问题,新老队员互相瞧不上,老队员没被选上主力心里有想法,主动退了,新队员缺乏经验。有这么多困难做铺垫,按理说很好讲故事。这就像一个人跳高,蹲得低才能跳得高。可女排的后半段,蹲是蹲了,却没跳起来。

《夺冠》没把郎平接受中国队后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训练,如何把女排精神激发出来诠释出来。这就让观众看得很莫名:中国女排作为弱旅,到底是咋赢的?同时,也没把对手巴西队的狠劲拍到位。这一场实在不如老女排和日本队的那一场拍得精彩。

问题还是镜头太散了。

其实导演完全可以选取一个女排主力,深挖背后的故事。

朱婷就是现成的素材,她被挖掘出来后,郎平是如何像妈妈一样,把她从一个瘦排骨补成顶梁柱,又是如何发掘她的技术特点,安排了哪些一般人完不成的训练。朱婷在大赛中又是如何顶住压力带领女排夺冠的。演不出来的部分可以借解说之口说出来嘛。(朱婷摸高三米三,超过了海曼的高度,也超过了郎平年轻时心心念念的要达到的高度。都去老排球馆忆苦思甜了,竟然没抓住这点,太可惜了。)

现在朱婷拍是拍了,也有专门的小片段,讲郎平带她寻找打球的意义,却还是没有讲到位,朱婷到底凭什么能赢?

本该热血的电影,就是要一路往上加温,不能只烧到90度,更不能往里加冷水。现在这样,观众的情绪就会刚好差一点,燃不起来。

《姜子牙》

观众对《姜子牙》的普遍评价是没把故事讲好。而我的感受是编剧太想把故事讲好了,太过用力。整部电影都在一本正经地想传达一个价值观,以至于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他到底有没有把故事讲好。

据导演说,原本《姜子牙》拍了200分钟,因为狂剪了90分钟,才导致故事很多来龙去脉没交代清楚。乍一听好委屈,可再一想就觉得不对劲。就算没当过导演的人也该知道一部动画电影,顶天了时长2小时。难不成你还真想把人按在电影院里3个多小时不出来?更别说观众里面好多是带着孩子观剧的。

好比高考作文要求800字,有人硬是写了3000字,写到电脑扫描框都扫不下,最后拿了个低分,还要辩解:要不是写不下,我肯定拿高分。

哪个喊你写那么多?

好浪费啊!编剧难道不是拍之前就算好大概时长吗?浪费20-30分钟片子拿来剪属于正常,你一刀下去剪90分钟,说明这个故事本来就没想好哪些需要着重表达,哪些可以一笔带过。详略不当,也是讲故事的大忌。

再者,谁说轻松幽默和价值观不可兼得?

就算是讲救苍生还是救一人这样沉重的话题,也不用拍得这么沉重。《姜子牙》剧本的问题在于太想把故事讲清楚,没有把人物立起来。

硬菜有了,还需加葱姜蒜。

饺子拍的彩蛋只有短短几分钟,却一下子把姜子牙这个人给立起来了:不但婆婆妈妈还有强迫症。

注意这个表情,很出彩

这个人设完全可以贯穿整部剧。

姜子牙完全可以打着打着帮9尾捋个尾巴啥的。别忘了这是动画剧,出现3头身的卡通人物不会很突兀的。这一点我们该向日漫学一学。正经的热血少年漫画里也可以打着打着穿插一个3头身的小人。这样爆笑效果就有了,小孩子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熊孩子集体一脸懵地坐在电影院里,屁股下面像长了钉子,光惦记上厕所。

事实上,每个人物都应该加一点鲜明的小癖好,小特征。包括且不限于小九、申公豹、四不像、师尊……

像小九,剧中完全工具人一个(虽然原来的角色设定就是个工具人),外貌、性格、癖好没有半点出彩,搞得大家都不知道为啥要救她。可以给她设计个怪怪的小毛病,比如喜欢一个人在他面前就会露尾巴,晃耳朵什么的,就会很好玩。(耳朵、尾巴都是萌物,要好好利用。)

像四不像,戏份足,外形也萌,死掉的时候有不少小朋友哭了。这种宠物本身就很讨喜,其实还可以更萌一点,更有性格一点。

把故事讲完是第一层,把故事讲清楚是第二层,把故事讲好是第三层,合上故事还记着主角是第四层,合上故事还能不断回味整个故事的是第五层。

《姜子牙》在哪一层呢?

《我和我的家乡》

最后简单说一说《我和我的家乡》。这部剧最大的硬伤是限于篇幅,5个小故事每个都不够篇幅把故事讲到位。没给观众留下足够的酝酿感情的空间。

比如最能催动情绪的《最后一课》,本来眼看都要落泪了,眼泪已经覆盖到眼球,正准备全军出击,结果镜头切到下一个故事了。还是接开片有岳云鹏跟贾玲打酱油的《回乡之路》。(话说这剧打酱油的大咖好多。)

桶都搬来了,结果水龙头里就滴了2滴水就完事了,叫观众情何以堪。

今后这样的短片拼接的电影,只能讲3个故事,不能更多了。

篇幅短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结尾转折铺垫不够,太突兀了。

尤其是最后一个故事《神笔马亮》。沈腾马丽这对老搭档,表演得还是很到位的,笑点也有,问题是老婆当初那么反对老公去扶贫,甚至不惜上手揍领导,让那倒霉的领导从桌子这头滑到那头。

到了结尾的时候,怀孕的老婆乍然得知老公撒了那么大一个弥天大谎,留学俄罗斯的青年才俊老公秒变倒贴钱的扶贫书记,自己一个人辛辛苦苦熬过了一整个孕期,到处跟人吹的牛皮都砸到了地上,这么巨大的落差,马丽就只是看看老公在这个乡里到处留下的画作就消气了?

这一段看得我尴尬症都发作了,恨不得当场用脚给他们扣个两室一厅,一边一个给他们分开。

其他几个故事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剧情硬伤。王宝强、黄渤那个《UFO》的故事结尾也是草草收场,还强插了一个爱情元素,从天而降一个大美女,也让人觉得尴尬得不行。

邓超演的那个《回乡之路》,之前汽车上的导游王源明明一开始对他一脸鄙夷,后面竟然强行解释为要给他一个惊喜。

还有闫妮的转变也太突兀,有钱了为什么不早给家乡捐钱做贡献,不早去看敬爱的老师,非要等校庆的时候才想起故乡的恩师,对故乡的感情。

说到底,这些都是剧本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一个故事合情合理地讲完整是一种功力。国产电影已经达到了7分,在后面要到8分、9分就不能光靠演技在线的演员和炫酷的特技,还要靠靠谱的编剧。

追本溯源,电影本质上还是个讲故事的媒介,只看谁能把故事讲好、讲精彩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