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得·法拉利执导的新片《绿皮书》中,维果·莫特森和马赫沙拉·阿里扮演了一对穿越美国南方腹地的公路搭档,两人都贡献了精湛表演。本片日前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并荣膺多伦多“人民选择奖”,这一奖项历来是奥斯卡的风向标和晴雨表,由此《绿皮书》正式加入奥斯卡领跑行列。
莫特森为饰演Tony Lip这个角色足足增重45磅(40斤),这是一个身材走样的意大利裔美国蓝领,在纽约一家夜总会担任保镖,在片中他胖得肚子都耷拉出来了。Tony永远有话说——看看他的昵称“嘴唇”就知道了,他一直在抽烟和吃东西,而且吃的大多数是垃圾食品。
片中有一幕场景令人啼笑皆非:Tony在一小时内狼吞虎咽下26个热狗,从而赢得了50美元的赌注。这让人忍不住想起了保罗·纽曼在《铁窗喋血》中吃水煮蛋的场景
如果必要,Tony也会使用暴力解决争议;他是一个热爱家庭的男人,有位漂亮的妻子Dolores(琳达·卡德里尼饰)和两个还小的儿子。但是,就像其他经常鬼混在一起的白人男性一样,Tony是个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他会把被两个黑人用过的杯子扔掉,即使那两人刚刚为他维修过厨房。
由于夜总会关门装修,Tony也亟需一份工作。有个朋友建议他去参加一位音乐博士为了找司机所举办的面试。当他到达豪华公寓后,发现这位博士是个名叫Don Shirley(马赫沙拉饰)的黑人古典乐钢琴家,钢琴家正需要一个司机,负责在他举办南方巡演时的接送工作。
当然,两人心里都十分清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种族隔离严重的南部地区,他们很容易身陷麻烦之中,但Tony需要钱,而Shirley需要一个能照顾他的专业司机。
给Tony付钱的唱片公司给了他一本“绿皮书”指南,上面列着当地黑人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因为很多旅馆和餐厅都是只限白人——即使是Don预订用来练习三重奏的豪华酒店也是如此。
《绿皮书》剧照
好莱坞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奇怪组合,比如《飞机、火车和汽车》中的史蒂夫·马丁和约翰·坎迪,《绿皮书》也延续了这个风格。在这两个像正反两极的角色渐渐开始尊重彼此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笑料掺杂其中。
但影片真正想传达的信息,则是如何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Tony目睹到了许多种族主义带来的严酷现实,Don在南方各处都被当成二等公民来对待。Tony直觉上想用暴力解决问题,但Don却告诉他要表现得有尊严一些。
表面上看,两人简直太不一样了,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肤色。Don受过高等教育,谈吐不凡,对于吃穿也有极高的要求。他被上层白人欢迎,却从没真正地被平等对待过,同时也与自己的族群有着很大差距。
《绿皮书》剧照
Tony则是个糙汉,虽然他是个可爱的糙汉,不善言谈而且世俗。当他遵守约定给Dolores和家里写信时,他简直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自己有多想她。直到Don伸出援手,帮他写了一篇美妙的散文。同时,影片也展现了Don的异常孤独,而Tony却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并清楚知道自己的归属。
莫特森在表演生涯中以饰演粗犷英雄闻名,像是《指环王》三部曲中的阿拉贡。他来饰演Tony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之外,他将口音模仿得非常像纽约那种拉长调子的说话方式,并且有种很好的时机感,就像之前提到的史蒂夫·马丁会喜欢的漫画那样。阿里凭借在《月光男孩》中的出色表演斩获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他在本片中辛酸又让人心碎,演出了一个敏感又勇敢、甘愿进狮子笼的男人。
《绿皮书》在多伦多电影节以外也收获了广泛好评。《综艺》评价道:“我们很少见到莫特森出演喜剧,但他蠢蠢的撇嘴微笑似乎很适合这个角色。这让人无法不去喜欢这个角色,虽然他说了很多政治非常不正确的话。”
“再次,像这样的影片有责任去提醒观众,关于这个国家的种族关系问题,有些地区人们的态度还是处于未开化状态的。《绿皮书》成功刻画了有色人种所面对的那些困境,这不仅会发生在南部腹地,也会在像纽约市这种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