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到的最悲伤的爱情是什么?
是我一直陪伴着你,却始终不能说出我爱你?
还是我爱你,却不得不把你亲手交到别人手中?
也许是最孤独的时候,我们相互陪伴,本以为可以就此走过终生,却不得不中途道声再见。
而这些,都发生在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
3.14上映的台湾爱情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翻拍自韩国同名电影。
在台湾上映后九天内票房就迅速过亿。
他,张哲凯,16岁那年,生母因他患有癌症,留下房子和一笔钱,弃他而去。
她,宋媛媛,16岁那年,爸爸妈妈弟弟出车祸死了,她成了孤儿。
她接近他,搬去与他同住:
两人像是情侣,睡在一张床上。
两人像是家人,除了一次亲吻,没有别的行为。
两人相伴走过人生的16至30岁。
男人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他期望女孩能嫁个好男人。
女孩知道男人患有绝症,但为满足他的愿望,草率的与一个牙医结婚了。
新婚,男人在弥留之际,她追随男人放弃人生……
很多人在影院哭的稀里哗啦,我也不能幸免。
但我必须说,剥开过度包装的煽情,收起不争气的泪水,台湾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可以一语点透:
一个是自我逃避的心机BOY,和一个是自我伪装的绿茶婊互相伤害的故事。
最让我疑惑的是,这样额电影竟然有着超高的口碑与票房,位居2018年台湾华语电影票房榜首,狂收2.4亿台币,比第二第三名加起来还要多。
张哲凯说:“如果爱能解释,就不会有人为此而痛苦和悲伤”。
呵,这个口是心非的大猪蹄子。
口口声声说爱是无法解释的,却要给宋媛媛安排爱情。
为此不惜用金钱去收买别人的爱情,要摄影师Cindy离开牙医杨祐贤,Cindy看不上那点钱。
张哲凯就用自己的绝症道德绑架,要把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宋媛媛的坏更加明目张胆。
明知牙医杨祐贤有未婚妻,充分发挥劳动人民迎难而上的精神,撬墙角,当小三,逆袭上位。
更可气的是,在骗走了牙医结婚证后,单方面退出游戏,跟别的男人玩殉情。
爱会让人变得自私,那怕需要伤害其他人来成全自己。
实话实说,生活中是有这样的人,但你电影却不能这么拍呀,怎么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作为青春爱情电影,主要的观影人群是未成年,或者刚出社会不久的年轻人。
这时候正是他们世界观,爱情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能给到的作用,无异于一剂毒药,不知其可也。
还有一大败笔,就是宋媛媛最后的殉情,有为了制造悲情而悲情的嫌疑,看似在讴歌爱情的伟大,实则是在放大女主的脆弱,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殉情,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有梁祝化蝶。
但一定要分清区别,他们讴歌的是敢于突破阶级的勇气,赞扬对爱与自由的向往。
那么反观这部电影的殉情,是讴歌要对爱忠贞?
别逗了,生命高于一切。
如果还不管,就想到影院同流合哭,那你带上我,我带上纸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