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电影的背后,折射的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心理学界,有一个很常见的调侃,就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原生家庭,说:“一切都是童年的错,一切都是妈妈的错。”

 看完《哪吒》回到家,有朋友在群里问我,这片子值得一看吗?我说可以看,而且可以带孩子去看。甚至可以说,这片子,不是拍给孩子看的,而是拍给家长看的。孩子能看个热闹,但家长却可以把自己代入进角色里。不过不是代入哪吒,而是代入李靖和殷夫人。

回想起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哪吒故事,最惊心动魄的情节就是“割肉剔骨”。还记得当时的台词:“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还有宝剑上那一抹殷红的血,说实话不太适合儿童观赏。然而那样的动画片,又恰恰是拍给少年人看的。

哪吒这个角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他身上的造反精神,比孙悟空还要激烈。哪吒的故事碰触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不敢碰触的命题:“弑父”。这个在西方文学中反复出现的经典命题,在东方儒家孝道文化的语境里,是禁忌。

中国的文学和传说,更热衷于讨论另一个命题:“杀子”。有一个可以和哪吒故事遥相呼应的经典悲剧《赵氏孤儿》,讲述的就是关于“杀子”的故事。门客程婴为了从屠岸贾手中救下赵家最后的孩子,不惜狸猫换太子,将自己的儿子献了出去,替下了赵氏孤儿。而这个情节,被后人视为忠义的表率。

与之相反,那个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追杀父亲的哪吒,则更为近代以来的革命者所青睐。1979年那个版本的《哪吒》,精神上还带着革命年代的烙印,反抗父权、反抗龙王。小时候看过一套新编的《哪吒》小人书,在反叛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哪吒何止是反叛了父亲,他还反出了天庭,甚至撺掇孙悟空反叛了取经大业。在那套书作者看来,李靖、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祖……都是压迫的象征。

时过境迁,这两个分别代表“弑父”和“杀子”的经典故事,都被当代电影人赋予了新的意义。前些年,导演陈凯歌改编了《赵氏孤儿》,把主动牺牲自己儿子的情节给改编成一场误会。而新上映的《哪吒》,也根本性地颠覆了旧有的人物关系,把李靖夫妇塑造成了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的光辉形象。

这样的改动或许更符合人之常情,但却削弱了故事的悲剧性。无论是“弑父”还是“杀子”,都属于人性的极端表达。然而文学的价值就在这里,通过人在困境中的选择,来探索人性中最光明与最幽暗的所在。也往往是这样的故事,才能成为经典而流传。而新版的《赵氏孤儿》和《哪吒》,回到了人性的舒适区,但也因此失去了力量。

于是有人评价说,新版的《哪吒》就是动画版的《银河补习班》,借着哪吒的神话故事,讲了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教育问题。怪不得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在微博上那么激动,这动画片里的两位主角,哪吒和敖丙,可不就是两个经典的案例,告诉我们不同的原生家庭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

“原生家庭”是近几年热起来的词,指的就是从童年开始成长的家庭。在心理学界,有一个很常见的调侃,就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原生家庭,说:“一切都是童年的错,一切都是妈妈的错。”

哪吒作为魔童降世,天生戾气,再加上被周遭的环境所排斥,逐渐封闭了内心。而父母又太忙,缺少陪伴和交流,结果就造成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学说,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比如在学校里大吵大闹,与同学打架,或者不遵守规章制度等等,甚至在成年后做出一些反社会的行为。这也就是哪吒的生动写照了。

但我们这些看动画片的观众都知道,哪吒的人生从来没有缺少过爱,而他早晚会明白这一切。所以哪吒的叛逆都是暂时的,都是可以挽救的。即使他是天生的魔童,也会被爱所感化。但心理学也告诉我们,这件事宜早不宜晚,塑造一个人性格的最佳时期,就是在他的婴儿期。巧了,整个哪吒的故事,他都没有超过3岁,可不就是个婴儿吗?

在这部动画片里,比哪吒更颠覆的人物,是龙王三太子敖丙。他被改编成一个聪明、帅气、善良的好少年。然而他却来自一个问题家庭。这个家庭没有爱,只有野心和恨意。敖丙是“全村儿的希望”,被整个龙族寄予厚望,他们资助你,是希望你拯救他们。还有申公豹这个老师,也只是在利用徒弟。灵童转世的敖丙洞察这一切,却也默默承受下来。

可能有人会问,缺爱的孩子不是该反叛吗?敖丙怎么这么温良恭俭让呢?对这种现象,心理学里也给出了解释:在机能不全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不一定都会变成问题孩子,他也可能变成某种意义上的好孩子,他们过早地开始承担生活的压力,独自面对现实中的困难,甚至有可能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学霸。他们希望自己优秀能带给家庭积极正面的影响。这就是敖丙的形象。说到这里,要说这部动画片的编剧没读过儿童心理学,我绝对不信。

所以这样一个哪吒故事,如果你脑子里先入为主有了经典哪吒形象,那么这个故事有些无力。但如果你把它看做是一部关于亲子关系的电影,它又要比隔壁那部真人电影生动得多。

有趣的是,作为80后这代人,我们在人生不同阶段,邂逅了不同的哪吒故事。在孩童时代,我们看到了造反的小哪吒,那个故事激荡了我们的少年情怀。如今人到中年,我们看到了用生命守护哪吒的李天王,这个故事呵护了我们的中年心事。所以这部动画片可能失去了成为经典的力量,但被按摩了心灵的中年家长们,会为它贡献可观的票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