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的疫情下,提升了观众对疾病乃至灾难题材电影的关注。
在各平台上,几部经典作品如韩国的《流感》《铁线虫入侵》《潘多拉》,北美的《鼠疫屠城》《传染病》等等引起更多讨论,甚至登上豆瓣热门榜。这里面,又以韩国影片《流感》最被网友推崇。一时间登上豆瓣热门电影第二名,仅次于新片《囧妈》。
网友评论:" 也正是这部电影吸引着我看完了韩国所有灾难题材的电影。"
《摩天楼》《釜山行》《海云台》《隧道》《汉江怪物》《恐怖直播》等等,韩国灾难影片多是以当下社会弊病为契机,如 " 豆腐渣工程 "" 核污染 "" 社会阶级 "" 流感病毒 " 等具有强烈预见性话题。与韩国现实主义题材一起推动韩国社会进步,对过去有纪录历史的意义,对现实和未来则有反思镜鉴的意义。
▲ 《釜山行》剧照
而网友千方百计想找一部关于 " 流感病毒 " 的国产灾难电影发现,除了 2003 年 " 非典题材 " 电影《惊心动魄》,近十年较为经典的,就要属古装历史影片《大明劫》。而将目光放宽至灾难电影,近十年,经典的除了冯小刚的《1942》,《唐山大地震》,只有《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救火英雄》等,还多以 " 主旋律 " 商业片为主,与上述韩国灾难电影有较大区别。
对比之余,会感到对于此类题材电影缺失的遗憾。如果更多国产 " 灾难电影 " 的出现,除了提升中国电影市整体工业水准,更重要的是,优秀的作品能够纪录历史灾难,让伤痛铭记,令文明警觉。
韩国 " 灾难电影 " 的崛起之路
相比于好莱坞的 " 灾难电影 " 来说,韩国 " 灾难电影 " 以及 " 现实主义 " 题材电影之所以精彩,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和质量过硬的特技特效,更有话题的就是对于韩国政府 " 无底线 " 的讽刺和抨击,对韩国社会种种的黑暗利益链条的无情揭露。
然而这一切创作上的自由,都要感谢从 1996 年开始,韩国发起的多次电影运动。
1996 年以前,韩国处于军政府统治时期,《电影法》(《电影振兴法》)严格把控电影内容,检查重心以 " 政治正确 " 为首," 性 " 和 " 暴力 " 以及对社会矛盾的揭露等题材,同样一律 " 枪毙 "。
1996 年,韩国民主时代到来,韩国宪法法院对电影审查制度的违宪申诉作出了违宪判决,宣布《电影法》所规定的电影上映前必须接受公演伦理委员会审查的规定为违宪行为,同年,韩国修订了《电影振兴法》,提出最早的年龄分级制度。
1998 年金大中竞选总统成功,随后其在釜山电影节上公开承诺将废除电影审查,对韩国电影创作 " 给予支援,不干涉 " 的原则。
到了 2000 年韩国电影振兴法再次修订,确定了分级制度。大致分为," 需要 12 岁观看电影 ""15+ 观看电影 ""18+ 观看电影 "" 限制放映,19+ 观看,并限制剧院播映,同时禁止任何形式的广告 "(2002 年增设)。
分级制度正式确立,这给予韩国电影人最大的创作自由,大量丰富了其创作题材。掺杂了大量韩国敏感政治话题的 " 灾难电影 " 就是其典型题材。为韩国电影日后富有独创性和多元化打下基础。
1999 年,韩国电影人还发起了著名的 " 光头运动 ",当年美国一度以加入 WTO 为砝码,要求韩国取消配额制,导致韩国电影人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为保护了韩国电影配额制的继续实行,所有电影人几乎都参与其中,男性电影人甚至集体削发。
虽然现在对此次运动结局褒贬不一,但当时,韩国规定每家电影院的每个放映厅一年必须放映满 146 天的本国电影的政策,令韩国影人士气大振,成为韩国电影发展的转折点。
到了 2006 年,韩国电影人再次举行千人游行的第二次 " 光头运动 ",试图阻止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但时过境迁,并没有得到政府支持,将配额天数由 146 天缩减到 73 天。
不过两次电影运动,让韩国电影工业在尚未成熟的时期可以有效抵御好莱坞的冲击,为韩国电影界争取到足够时间发掘人才,培养国民观影情绪。
而有了更宽松的创作条件,更广阔的市场环境,如果韩国 " 灾难大片 " 只是对好莱坞 " 照瓢画葫 ",单纯的模仿,依旧会被市场所抛弃。
韩国灾难电影之所以有一大批成为经典,很大原因就是,韩国电影人在影片中倾注了自己对韩国社会的责任感,创作出不少让全世界观众产生共鸣,肃然起敬的影片。
韩国 " 灾难电影 " 里的社会责任感
2006 后,韩国电影人都憋着一股劲,不惜 " 壮士断腕 ",迎接好莱坞大片的强势入侵。就在这时,韩国首部重要 " 灾难电影 ",由奉俊昊执导的《汉江怪物》便是在这样一种应对好莱坞电影冲击,为韩国电影争取市场一方立足之地的背景下出现。
其故事主要讲述了由于美军停尸房违规向汉江中倒入大量变质甲醛,导致汉江水质受到污染,水中生物发生变异,引发的灾难事件。《汉江怪物》并不是单纯的灾难电影,影片将 " 民族记忆和创伤融入进类型化叙事 " 中,是韩国对西方类型电影本土化叙事的丰碑之作。
▲ 《汉江怪物》剧照
该故事在韩国历史上是有事件原型的,很好结合了当时压抑的国民情绪的,韩国观众对影片故事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累计吸引了 1300 万观影人次。将同年在韩国电影上映的《碟中谍 3》《加勒比海盗 2》远远甩在身后。不仅在韩国,法国《电影手册》将该片评为 2006 年十佳影片第三位。
奉俊昊曾在采访中表示:"《汉江怪物》中有对美国的讽刺,还有对韩国社会的讽刺和批判。但我更想强调的是弱小人群在社会中是很难寻求到帮助的,并不一定要具体到哪个国家,这是对整个世界的批判。"
2013 年,韩国首部 " 流感灾难电影 ",由金成洙执导的《流感》上映。影片讲述,一群携带致命流感病毒的东南亚偷渡客历经艰险来到韩国而引发的全国性流感灾难性事件。
该影片剧情情节紧凑刺激,制作出了因流感造成的人心恐慌,社会秩序混乱,诠释出一场人类与致命病毒斗争的精彩故事。更深层次中还对韩国当下社会弊病的影射,对 " 人性善良与自私 " 的辩证探讨,对统治阶级的批判与期望。
金成洙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流感》(剧情),很有可能是韩国未来会面临的一次灾难。等到灾难来临之时,我们需要怎么预防,我们又要怎么面对呢?"
2016 年韩国上映的 " 核污染灾难电影 "《潘多拉》上映,影片讲述了,朝鲜半岛发生 6.1 级地震之后,引发原子能发电站爆炸,全国陷入核电站泄漏危机。毫无预警的灾难,令韩国遭遇毁灭性灾难。
▲ 《潘多拉》剧照
在谈到创作的初衷时,导演朴正宇透露,自己因 2011 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萌生出拍摄的想法,很多国家都在使用核能,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核泄漏,但是,等到核泄漏事件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希望这部电影能引起各地观众的思考。
观看过影片的读者,一定深刻记着,韩国政府在面对核泄漏灾难事件时的无能为力。导演也正借此影片呼吁韩政府针对 " 核能源 " 的合理化运用。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韩国灾难电影相较好莱坞的特技特效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宽松、广阔的市场环境下,结合韩国电影人对于当下韩国社会的责任感,打造出了在全球都独树一帜的 " 灾难题材电影 "。近年更多的韩国大片选择灾难题材,也是其对抗好莱坞的重要力量。
2019 年韩国观影人次排行榜前十中,好莱坞大片占据 6 个席位,而剩下的 4 部韩国电影,灾难题材的《白头山》《极限逃生》分列六、八位。前者投资超过 260 亿韩元(折合人民币 1.5 亿元),后者则凭借 " 喜剧灾难 " 效果,成为去年韩国黑马作品。
灾难电影,韩国侧重未来预见,中国专注历史反思
正如上文所说,在 " 肺炎疫情 " 肆虐,国民蹲守家中的背景下,将海外经典的 " 灾难电影 " 反复观看,而遗憾的是未看到近年国产有经典的灾难电影作品。
之所以加上经典,是因为前不久,由王学圻、昆凌主演的 " 灾难电影 "《天 · 火》,张静初、役所广司主演的《冰峰暴》刚刚上映。只不过,两部影片差强人意的品质让整个观影过程更像场 " 灾难 "。
▲ 《天 · 火》剧照
其实,21 世纪后,韩国灾难电影起步相较中国市场并没有早太多,在被定义为韩国第一部灾难电影的是 2009 年上映的《海云台》,而在 2010 年冯小刚导演便创作出《唐山大地震》,并在 2012 年推出了《1942》两部国产灾难电影上乘之作。
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1942》均是对于历史上国家灾难的纪录与反思,寓教于乐性强。而韩国灾难电影,《海云台》《铁线虫入侵》《流感》《潘多拉》《摩天楼》多是针对 " 未来灾难 " 的判断与警示。而在 " 肺炎疫情 " 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此类 " 预见性 " 灾难影片的重要性。
在冯小刚导演的两部灾难电影之后的八年时间里,国产灾难电影,鲜有优秀作品产出。有的也诸如《冰峰暴》、《天 · 火》等不及格作品上映,迅速被市场和观众淡忘。
从 " 非典 " 到 " 武汉疫情 ",这其中天灾固然是重要原因,而 " 人祸 " 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原因,没有在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提醒,我们往往会忽视对自然的敬畏。此次事件过后,我们或许会深刻了解到 " 灾难电影 " 另一层含义,它不仅仅是商业视效大片的一种类型分支,而从中或许更多的起来督促社会,警示国民的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让国内创作者,立马去拍摄极端、露骨的灾难电影。而是在适用于当下国内社会的环境下,多去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感,巧妙的运用创作方式,达到警示、督促目的。
在这里,两部韩国灾难电影或许可以给我们些许提示。分别是 2016 年上映的《隧道》,以及 2019 年上映的《极限逃生》。观看过影片的读者会了解除了 " 灾难题材 ",两部影片还拥有强烈的 " 喜剧 ",没错," 喜剧与灾难 " 能够默契结合。
▲ 《极限逃生》剧照
《隧道》因一起 " 豆腐渣工程 ",导致隧道崩塌的灾难事件。强有力地嘲讽了韩国官员,媒体与愚昧的普通民众。导演金成勋,首先在接触剧本时,就希望改变原作小说中的阴暗色调和悲剧结尾,转而改为有趣、幽默的基调,以及正能量结局。这在当时颠覆了韩国灾难电影的认知。
相对于一般灾难电影刻画受害者的痛苦,《隧道》里的主人公展现了更积极乐观,甚至不失幽默的面貌。在观众以 " 轻松 " 的方式观看完电影,又能够对沉重的主题再次深刻反省。
导演金成勋表示,希望《隧道》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一部有趣的电影,然后再是灾难电影,批判电影等等。
在 2019 年,国产电影在多个题材上均有突破,科幻的《流浪地球》,主旋律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动画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青春的《少年的你》等。这些题材在之前都有诸多原因而被阻碍发展,不过始终在逆境中寻求合适创作的平衡点,并在 2019 年集体突破瓶颈。
有温度的 " 灾难电影 ",在将来未尝不可创作出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