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控疫情,国内电影院暂停营业已有将近三个月,影院复工时间一推再推,影院人电影人都在关注何时复工,如何降低影院目前的损失,复工之后影片问题,可已经三个月过去了,观众观影习惯是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影迷是否会因兴趣发生转移而流失?这个问题可能比影院复工更让人头疼。
影院现在怎么样了?
影院何时开业确切日期尚且不明,如果影院突然开业,影片怎么办?现在已经开业的影院都是什么情况?
好消息是目前影片还是很充足,7月份上映的《花木兰》迪士尼已经确认不会再更改档期,而《信条》华纳那边还没有确认是否改档。不过一切看来7月是国内也是关键的时间点。之前已经有影片重新恢复拍摄和制作,另一方面影院也终于可以开始进行复工前期准备就等电影局最后的一纸通知。
目前已经是5月中旬,按照1个月的空档期预计的话,7月份如果能够上映新的片子能够起到一定的恢复消费作用。昨天《1917》发布了影院回归版海报,也再一次明确了会在影院上映,相信想要体验大屏幕的影迷还是会来到影院进行观看的。
韩国CGV影院采用了无接触式、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服务。给疫情后的影院运营提供了参考,小编也不知道这种方式在影院经营成本和收入上能不能带来新的提升。在大部分影院还在关注新风系统、测温系统的时候,不得不说已经安排了无人货架、无人点餐等设备,确实能够在疫情下吸引不少的“关注”,还需要持续观望。
观众的观影习惯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吗?
为了解观众心理状态、评估疫情对电影放映市场的影响,近日,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猫眼研究院组织了一次观众观影意愿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1530份。结果显示,超七成观众期待前往影院观影,春节档影片热度仍然不减。
消费安全感上升10%
接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处于“正常上班”状态,公众生活正在逐步进入正轨。从线下活动的恢复情况来看,“商场购物”恢复度最高,属于休闲娱乐业的“旅游”“演出”“展览”等恢复度较低,半数以上受访者对演出行业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2020年疫情会给自己造成收入减少,尤其对月收入万元以下的人员影响较大。而收入在万元以下的观影人群占总观影人群的81%,这两组数据叠加,意味着接近八成的观众群体将面临生存压力增大,或将导致在恢复期内缩减娱乐性开支。由于收入明显降低,大部分受访者对2020年线下消费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其中影院观影支出的减少比例达到59%。
经过两个月的居家隔离,公众对疫情结束的“期待”提升显著。近期,随着各地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学,防范和担忧心理虽未完全消除,但总体积极乐观,“安全感”也上升了10%。在消费安全感上,受访者对“宅在家里”的安全感最高,“电影院观影”得分居中,“外出旅游”最低。总体上看,公众对影院观影的安全感和信心低于餐饮业,但高于旅游业。
影院观影期待值调高
疫情期间公众宅在家中,主要娱乐活动是通过线上、电视等方式观看电影、电视剧,人均观影数量大大高于正常年份人均观影数量,这无疑有助于观众观影习惯的培养。七成以上受访者有过线上付费观影经历,说明线上观影模式有较高接受度,院线电影、网络电影对于电影观众而言,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线上付费是可以接受的。相比较于影院观影平均票价37元左右而言,接近九成受访者接受范围在10元以下,同时,观众希望线上观影的价格更加便宜。
随着疫情的趋势好转,观众纷纷调高影院观影期待值,3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期待”,38%表示“比较期待”,合计超过七成,说明影院观影相比较在家观影而言,仍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
目前影院仍应坚持做好防疫应对准备,暂不营业。影院未能复工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世界疫情发展还处于上升期,国内新增病例虽然归零,但风险仍较大,管控措施不能放松;二是各地疫情风险级别不同,但影院市场经营有统一性特点;第三,如果没有足够的观众流量,那么开业损失大于停业,甚至加速影院的迭代。因此,观众对回到影院的观影时机预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时机是观众认为回到影院的“安全”时机?首先,“输入病例”是目前公众最担心的问题,认为目前“不太适合”或“完全不适合”观影的人群中,四成观众认为要等“国内疫情基本结束,同时也没有输入型病例”。
从时间点来看,有近四成受访者较为悲观地认为,最晚要等到9月份以后。结合国外疫情发展正处于高速爆发期来看,观众回归影院的时间节点不宜预期过早。
春节档电影最受关注
在影院恢复营业初期,接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影院的防控措施(测体温、实名登记等)”和“票价的优惠力度”会增加自己看片的冲动,还有四成认为“是否是新片”也是重要驱动因素。在票价上,八成以上受访者对30元以下的票价接受度较高,尤其是21至30元的价格区间接受度较高。在影厅人数上,建议控制在影厅座位数的40%以下。
未来影院营业,对于新上映且口碑好的电影,表示“肯定会去”的受访者接近六成,这说明新片是拉动影院消费的重要因素。从调研结果来看,春节档影片热度未减,想看国内影片排名前四位均为春节档电影,依次为《唐人街探案3》《紧急救援》《姜子牙》和《夺冠》。
毕竟改变要以实际经营出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
今天大家收到的利好消息无疑是“财政部、税务总局14日发布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纳税人提供电影放映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电影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虽然利好消息和种种规定在影院开业前夕还会不断出现,但还是提醒影院管理者们要提前规划好、准备好,千万不要让影院在开业以后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影院的未来,没那么容易垮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上,小编发现在公布2019年财报的当日,万达电影发布《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 募集资金运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告,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人民币43.5亿元,其中拟投入募集资金30.45亿元用于新建影院项目。
拟新建影院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项目计划在2020年至2022年新建影院162家,总面积达79万平方米。
其中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计划新建的影院数是59家、81家和22家。
该公告称:“相较于北美地区的 3.7(男性)/3.4(女性)次人均观影次数,中国当前人均观影次 数仅为1.2 次,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根据普华永道《2017-2021 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 业展望》数据,2021 年中国电影票房有望将达到 107 亿美元(约合 700.68 亿元),或与美国基本齐平,从而并列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虽然 2020 年新冠疫情对电影投资制作端及院线放映端短期内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小,预计观众的观影需求将逐步恢复,影城的生产经营将逐步恢复,不改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长期来看,由于疫情加速中小院线的淘汰,影院集中度 将显著提高。作为行业龙头,预计公司将明显受益于集中度的提高,市场前景仍然广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