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影院新风貌!这些老电影院的魅力,你了解吗?

通过走访,不难发现许多老电影院,正在努力跟上时代步伐,重新定位自己的功能与目标。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电影院,正在焕发新活力。

作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中心地带,北京地区的电影院星罗棋布。

根据拓普数据发布的《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产业年报》显示,北京市2020年新增影院数量18家,总影院数量达到260家,总银幕数量达到1904块。居民爱看电影,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遗传基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机普及率较低,看电影成了当时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劲松电影院、北京地质礼堂等一批电影院兴建于此,与更为古早的大观楼电影院、东宫影剧院等,一起构成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家园。

新千年以后,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岁月的洪流中,这些老电影院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它们的现状又如何呢?

附近居民与低票价成关键词

从整体地理位置来看,这些老电影院主要分布在三环以内。这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主城区范围相吻合。当时,进城看电影成为一种主要消遣方式之一。

位于二环以内的大观楼电影院,寸土寸金。这里又被称为“中国电影诞生地”。

2005年1月22日,“中国电影诞生地百年纪念活动‘大观楼影院论证会’”召开,并提出建立“中国电影第一厅”。这也是大观楼电影院的1号厅。

时至今日,“中国电影第一厅”仍保持着当初的面貌,厅内座位按照两人沙发排列。而整个影城分为上下两层四个厅,合计510个座位。

“电影院的主要顾客还是附近的居民,游客非常少。”在此工作多年的王涛,对于影院主要人群画像了如指掌。平常,游客偶遇下雨天气,路过于此,才会买张电影票进来躲雨。

直线距离不足六公里,始建于1983年的劲松电影院,有着同样的经历。

“周边小区很多,顾客主要还是以附近居民为主。” 面对同样的问题,劲松电影院前台工作人员,给出了同样答案。影院附近坐落着劲松东社区、劲松三区、潘家园等小区。

原是东四工人文化宫的东宫影剧院,位于北京东城区福隆寺大街47号,创建于1954年。目前,该影剧院拥有4个放映厅,合计789个座位。

如今这里放映影片主要以企业包场为主,个人临时看片,有时需要一定运气,才能观看到合适的场次。

“很多年的电影院了,从小就在这里看电影”、 “东宫影剧院,离家比较近、票真的很便宜”……从某服务平台的观众点评来看,除了离家近,价格便宜也是这家影院的特色之一。

除了距离之外,价格相对便宜成为老电影院的另外一个优势。

根据公开数据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影市第29周,大观楼电影院、北京地质礼堂、东宫影剧院平均票价分别为36.7元、37.8元、37.8元。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周边平均票价50元起步的新型影城。

奔跑中的老电影院

“偶尔带朋友看一下还可以,但是动画电影而言,家长一般还是愿意带着孩子去有游乐设施的大型商超里的电影院。”王涛直言位于大型商超购物中心的新电影院,能够满足观众观影之外的更多需求。

绝大多数老电影虽位于老商圈内,但往往自成一栋,周边配套设施很难跟上。身为当下主流观众的年轻人观影前后,通常还有购物、饮食、游乐等需求。

附近新型影院的建成,也让老影院经营面临不少压力。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之间,大观楼电影院年度分账票房整体走势一路下滑。从2015年的534.6万,一路降至2019年的365.5万。距此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的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自2017年1月开业以来,全年分账票房最高达到1760.2万。

面对新形势,不少老电影院积极开拓更多营收渠道。

在通往北京地址礼堂的羊肉胡同入口处,有个5米多高的铁门。铁门顶端有两行大字,分别是“地质礼堂”与“开心麻花剧场”。

2010年10月,开心麻花与地质礼堂签约,正式挂牌成立“开心麻花剧场·地质礼堂”。一屋两用之下,白天放电影,晚上演话剧。这里已经上演了多部开心麻花爆笑舞台剧,比如《夏洛特烦恼》、《摩托翔子》、《乌龙山伯爵》等。

“现在电影还是主业,不能不放,但话剧的上座比电影好。”还差一年即将退休的地质礼堂工作人员王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示。近四十年光阴里,他一直在此工作。

劲松电影院同样与开心麻花展开了合作。根据购票网站信息显示,开心麻花每周五至周日在此表演脱口秀。除了周五晚上7点半为固定场次外,周六、周日下午2点半还会多演一场,票档从50元至280元不等。

东宫影剧院除了售卖电影票之外,还提供会议培训等各类活动租场、大小剧场演出租场,职工公益活动等服务。影院门口设有两个办公室,分别接待具有观影需求和场地租赁需求的来访人员。

通过走访,不难发现许多老电影院,正在努力跟上时代步伐,重新定位自己的功能与目标。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电影院,正在焕发新活力。

需要更多投资进来

除了拓展更多营收渠道外,升级放映设备与观影环境,才是影院核心竞争力。

绝大多数老电影院,由于建成时间较早,相关配套设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些观众,也曾吐槽部分老影院的座位水平放置。这也导致后排观众视线,受到前排观众影响较大。

在软硬件升级改造方面,劲松电影院走在老电影前列。

2005年,劲松电影院就曾进行了装修改造,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放映机及音响设备等。彼时,影院仅有4个放映厅。2014年,影院进行了内部整体改造,历时一年多。2015年2月影院重新开业后,共设置6个放映厅923个座位。为提升放影质量,放映厅均选用了激光灯光源的放映机。

根据数据资料显示,该店年度分账票房从2015年的832.4万,上升至2019年新高的1403.3万。2015年以后至2020期间,该店年度分张票房均突破千万级别,北京市排名稳定在90位左右。

北京首都电影院当属老电影院升级最为成功的代表。

创建于1937年的首都电影院,在2008年迁到西单大悦城后,除了名字之外,其他全部“换血”。位于全国知名大型商超内,加上全新的放映设备,让该店常年位居全国影院年度分账票房榜TOP5。

无论是软硬件的升级,还是整体搬进大型商圈,这里面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用王涛的来说,老影院最大的困境在于没有更多投资进来。

商业市场的法则往往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而老电影院的盈利能力有限,从而让不少资本望而却步。

此外,由于一些来电影院已经成为地标性建筑,或者具有一定历史意义,改造就不仅仅是有钱就能干的事情。比如,中国电影一号厅的两人座沙发,改成更为紧凑的现代观影座位后,每排至少能够多出一个座位来。但从文化保护价值角度而言,这种设想并不能够落地。

岁月匆匆,无论北京老电影院群体未来发展如何,它们已然成为城市记忆中的地标建筑。如果有机会,你会选择去这些老电影院看场电影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