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转做监制的电影导演,都在幕后扮演怎样的角色?

导演、主演、出品人、制片人,似乎是电影项目中最易受人关注的岗位。但在这背后,电影监制可能在某些时候更多的承担起了项目的核心角色。

大多数国产电影,在宣传时通常以导演和演员阵容为主打宣传元素。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在宣传时会突显监制的名号。

在过去,大多数华语电影的监制一职大多是由港台导演来承担,因为他们对于电影工业模式较为熟悉,在电影的商业诉求和艺术追求之间能起到较好的平衡作用。

但现在,华语电影的监制一栏中,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出现内地导演的名字。在今年上映的华语电影,尤其是颇具热度的影片当中,监制往往是由具备极高知名度的导演来担任。

这些在各自擅长的类型片领域内已颇有建树的导演,在承担起监制的职责时,对影片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吗?

参与制作,为导演艺术创作指明方向

如果说导演是影片的“艺术保证”,制片人是项目的“生产保证”,那么监制作为项目的核心角色之一,对一部影片起到的作用相对而言更加宽泛。一位既懂商业运作规律,同时又有艺术修养的监制,能够对项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当一部电影由青年导演所执导时,由于部分青年导演在艺术创作的某些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或者片方希望为导演找一位业内的“领路人”,来将二者风格结合,就会启用成熟的一线导演来担任监制,为影片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徐峥曾在此前媒体采访时中说:“年轻导演刚出来拍戏,对于投资方来说会有一个平衡和信任的问题,我们作为演员和导演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帮助年轻导演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也可以帮助平衡创作和投资的关系,让创作进行得更顺利一些。”

今年7月,《我不是药神》引燃了受众的观影热情。在该片斩获31亿票房且口碑不俗背后,导演文牧野的功力不容小觑,但同时,影片大获全胜也离不开为项目保驾护航的两位监制——徐峥和宁浩。

在《我不是药神》背后,两位监制分工极其明确。

宁浩主要对导演起到艺术指导和项目监督的作用,包括剧本方面的推进、剧作结构的调整、剧作人物设置等;而徐峥除了以主演身份参与影片拍摄之外,在项目后期的宣发方面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

而早在《我不是药神》之前,徐峥监制的另外一部影片《超时空同居》就已经凭借8.99亿的票房成绩完美画上句点。

该片导演苏伦此前曾是《港囧》的副导演,而同时,这位青年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徐峥对于喜剧片的把控能力,在这部奇幻爱情喜剧中得到了“无缝对接”。

在一些项目中,影片的整体风格本质上是导演和监制风格的结合体;而在某些情况下,影片甚至在风格上更多的被打上了监制的“烙印”。

但并不是所有的监制都会参与到影片的艺术创作当中。

提供团队支持,为项目运作保驾护航

除了在影片艺术创作中提供思路、指明方向外,也有监制并不参与剧作,而是凭借其业内的人脉资源为影片提供团队支持。

《宝贝儿》导演刘杰早年因为《十七岁的单车》而结交了侯孝贤的电影团队,此后他和侯孝贤也一直保持密切往来。在两人的作品中,都曾经多次出现过对方的名字。

比如侯孝贤在《青春派》的结尾友情客串、扮演了一名数学老师,而刘杰则是《刺客聂隐娘》在内地的执行制片人。

刘杰曾提到,他和侯导的关系更像是“师徒”,但他们对于影片《宝贝儿》的交流更多是文化层面的理念。但让侯孝贤具体指导影片故事和人物走向等涉及艺术创作领域的问题时,往往得不到任何意见。

而原因也非常明确,“侯导坚决认为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即便作为监制,都不应该干涉我的创作。”刘杰此前称。

侯孝贤对于刘杰的支持,除了在文化理念方面给出建议以外,更多的似乎是凭借他在圈内的人脉资源,为刘杰的影片创作提供“团队支持”。

从刘杰执导的《透析》开始,侯孝贤的御用班底,廖庆松、林强和杜笃之就持续出现在刘杰的电影团队里,而这部电影曾于2009年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宝贝儿》也不例外,廖庆松、杜笃之就分别在该片中担任剪辑执导和音效师。

在电影界的传统认知中,一位导演转而做影片监制,意味着他在业内比该片导演更有地位,更具影响力。

但这个常规认知似乎并不能套用到《你好,之华》当中,相对而言,岩井俊二与陈可辛的合作,更像是一次“强强联手”。

既然是一部在中国上映的华语电影,《你好,之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剧作当中的“本土化”。

因此,在陈可辛为影片拉来核心团队之外,他还请来了《中国合伙人》的编剧张冀、《喜欢你》的制作人吴碧海,以及《七月与安生》的编剧李媛、许伊萌和吴楠等。

据悉,陈可辛的团队会在剧本的每一页标注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来帮助该片在剧情方面完成本土化的转变。

除此之外,陈可辛还为岩井俊二提出了影片主演的选角建议,并在从中牵线搭桥。而对于海外导演来说,在创作华语片的过程中,选择一位在同类型影片领域颇有建树和影响力的中国导演来做监制,是一个极其正确的选择。

这意味着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监制和其核心团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影片出现“水土不服”。

凭借自身影响力,为影片带来营销思路

在执导《找到你》之前,导演吕乐的身份是冯小刚的“御用摄影”。两人在《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集结号》以及《非诚勿扰》系列等“冯氏”作品中,均有合作。

多年的合作带来的紧密联系,或许能够解释《找到你》这部影片的监制为何是冯小刚。而冯小刚这个名号,对于《找到你》而言,也是最大的宣传点和看点之一。而冯小刚本人,也在微博不遗余力的为这部影片“呐喊助威”。

对于一部影片而言,业内颇具重量级的导演担任监制,无疑对影片在营销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

但除此以外,也有监制凭借极其灵敏的嗅觉和思路,为影片推广制定营销策略。其中,张一白和《后来的我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后来的我们》监制,张一白和团队参与了影片从剧本创作、摄制到宣传营销的各个环节,而启动资金和剧本开发资源都来自张一白工作室。

而对于《后来的我们》在今年4月末,5月初形成的“全民话题”,与张一白的营销策略不无关系。

据统计,该片共发布系列5款海报,7支预告片、特辑和彩蛋,3支MV,线下举办了20余场路演及发布会。而对于影片达成了“全民话题”性的营销效果,张一白曾在此前表示:“并没有什么特别奇特的‘大招’,都是很常规的宣传,从时间到手法上都没有新意。”

据悉,《后来的我们》启动宣传最早是在大年三十发布了田壮壮的亲情版预告片,而影片的正式宣传工作则是从三月中旬开始的。

张一白此前介绍称,该片营销团队在项目的每个宣传阶段发布的每款物料,都是在针对不同的人群,“父亲的信是个大爆点,但没有观看电影的观众就不会知道那封信的价值”。

因此,在上映第二周,张一白团队才利用影片中田壮壮的这封信制作了预告物料。而在第三周,宣传的主题就变成在异乡漂泊中奋斗以及合租等,贴合一线城市年轻群体生活现状的内容。

因此,张一白为影片宣传制定的“情感向”、“共鸣向”的营销方式,对于该片上映以来火速成为社会共同话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国内,电影监制主要是负责平衡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电影的商业属性,同时对影片质量进行把关。因此,很多资深导演在累积到一定的资源和业内口碑后,会去尝试担任监制,帮助青年导演更好地把握市场。

除此之外,由于资深导演自身的市场经验和丰富资源,在担任监制的过程中,能够从项目前期到后期,始终把握住项目的整体方向,并为影片带来多方面、多维度的支持。因此,对于导演来说,寻找一个业内知名导演来做监制,无论从影片质量还是从市场角度来说,都是一种保障。

而现在,由于《我不是药神》的成功,监制对于导演和影片的助力作用再一次被放大,除了对项目本身起到助推作用之外,一线导演担任监制,同时也能够为青年导演的项目孵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青年导演的培养,也在导演与监制这两个身份的理念交流与碰撞之下,完成了。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一线导演,在担任监制的过程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电影人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