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衍生品收益高达1404亿美元,而中国只有约76亿美元,到底差在哪了?

2018中国影视衍生品与产业发展状况怎么样?发展快,但不成熟。

2018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影视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会议围绕“国际及中国影视衍生品与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影视IP授权市场开发”“中国影视衍生品与产业人才培养”等主题展开讨论。

2018年是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加速提质升级的一年,也是中国本土广播影视产业与进口广播影视产业比值扭转的一年。而广播影视市场觉醒及优质IP的试水,让影视衍生品有了发展空间。

前景看好,但问题不少。

问题一:产能不足,产值倒挂

据国际授权业协会LIMA发布的《全球授权业市场调查报告》数据,2016年,美国泛娱乐衍生品以及授权收益约为1404亿美元,而中国只有约76亿美元;美国人均衍生品消费额约为400美元,而中国仅约为5美元,约合人民币33元。

但中国2017年授权商品零售总额达89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了近10%,虽然仍然排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之后,位居第五,但其增长速度却是全球前五大市场中最快的。

这些数据印证了上述与会专家的普遍看法。

“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是一个标志性节点,不仅在票房上表现出色,其影片衍生品收益达3个亿也提振了影视市场对衍生品产业的信心。”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表示。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2015年是中国影视衍生产业元年,2016年形成一个小高潮,2017、2018年进入调整期。

继《大圣归来》之后,《大鱼海棠》《捉妖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影片也相继在衍生品收益上有所斩获,其中主旋律电影《建军大业》也在衍生纪念品方面以1.2亿的成绩赢得一席之地。

“当前影视产业依然没有摆脱靠票房和收视率来获得经济效益的局面。”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指出,影视作品产值与影视周边产值倒挂比例仍然很大,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大力发展影视衍生产业,影视机构要居安思危,充分发挥影视衍生产业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实现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二:缺少硬核IP,开发系统不健全

作为内地广播影视行业的新业态,衍生品伴随我国影视产业高速发展而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品牌商涉足影视衍生的授权、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但市场需求与盲目逐利之间却存在不小的错位。

“企业协作不畅、IP影响力不够、适合开发衍生品的影视作品有限,同时授权许可体系和营销环境尚不健全,著作权保护也不完善,这些都是限制衍生品产业发展的难点。”高峰表示。

据中影股份北京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朱海荣介绍,目前国内适合开发衍生品,也相对比较成功的影片类型主要集中在动画影片、科幻、魔幻等题材,现实主义类型的影片较少。观众或用户的IP消费意识和习惯还有待养成。此外,衍生品类也存在局限。

问题三:版权保护待提升,人才储备不足

版权保护不利是当前影视衍生产业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版权市场发展比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近年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登记数量迅速增长。”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代理部副主任那玲介绍,今年2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改革办公室印发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企业版权资产管理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这一文件就是帮助企业了解版权资产管理工作需要掌握的核心流程和内容。

创意水平不足,侵权成本低,综合性人才储备欠缺等行业弊端都成为影视衍生产业“发展快,成熟度不足”的注脚,但这也是的影视衍生产业成为行业的价值“洼地”,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

“为了适应影视衍生产业发展的需求,北京电影学院开设了影视衍生领域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尼跃红表示。

影视教育不仅登堂入室入住了高等艺术院校,还进入了中小学课堂。近日,教育部、中宣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把影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观看两次优秀影片。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敖日力格表示,北京电影学院成立衍生产品设计专业,要加强不同院系之间的协同合作,力争在孵化阶段把产学研机制建立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