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来了,影院还需要工作人员吗?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展示出来的实力已经为无人影院的出现铺垫出了道路。

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走在前沿尖端的新技术们。人们对于新技术常常存在质疑:技术再先进再聪明,它仍然不能胜任许多人从事的关键性的工作任务。

或许还有一个“话外之音”,目前看来,技术只是一种辅助人管理的手段,未来的日常工作及运营管理终究还是得靠人。

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他适用范围是“现在”,而不是“未来”。或许用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更有借鉴意义,所以这一次我们用影院加盟行业来深究这句话的价值。

影院智能、无人值守……的雏形已现

无论是智能影院还是无人值守,强调的是自主,是指除了自动化之外,能够自主进行逻辑判断、自我执行数据的处理等,而不是自动,是像人一样去分析、去判断并处理影院运营中面临的所有问题。

现在,我们距离无人值守以及智能影院确实有一定的距离,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距离。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展示出来的实力已经为无人影院的出现铺垫出了道路。不仅如此,已经有人做出了新的尝试,以GDC自动化影院系统CA2.0为例,其在普通TMS系统基础上取得了三项重要突破:可实现同时同地统一内容管理;与售票系统对接,可自动读取排期,生成播放列表;智能化管理影院运营组件及放映质量管理系统。

以及QSC影院网络AVC平台——Q-SYS,实现了影院所有硬件设备的管理功能,同时可实现还音系统的网络化应用,这也是目前看来Q-SYS理念和技术过人的地方。两者所作出的努力也代表着影院放映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此外,以影院座椅的为例,未来的人工智能甚至能在观众扫码的时候,系统自动生成基于数据来分析观众喜欢的姿势,就不同条件,不同动作来有所指示,通过时间长短识别,个性化积累,模拟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自动按摩、自动调节形状等,现在的座椅厂商也开始推出更具智能化的座椅,如丽江的悦动系列能让座椅低频震动与影厅音效产生共鸣;帅康的4D动作编码等新功能实现了座椅的智能化……

未来的人性化服务

不少影院从业者以及行业媒体曾经对于“无人值守的未来影院”的提出进行过激烈的辩驳。

其中一个质疑点:冷冰冰的机器缺乏与观众的沟通交流,更谈不上人性化的服务。诚然,在现在的服务行业中,缺乏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体现不了服务的人文关怀,这也是许多人对于人工智能提出的质疑。

目前,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从2016年名叫Sophia的“女性”机器人登上美国的新闻节目(虽然表现的非常棒,但是因为表情很奇怪被嫌弃)到2017年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师发明了一种由3D打印而成的人造肌肉,号称最真实的人造肌肉,比使用硅胶的机器人面部表情更加丰富和自然,使机器人表情不再是问题。或者是2015年,日本名为《再见》的电影女主角由机器人出演,名为GeminoidF(由日本西部大阪大学的著名机器人设计师石黑浩打造),它能够微笑、唱歌、说话,并且做出65种表情,与其他演员互动也很自然。再到今年8月有媒体报道,拍摄过《美国X档案》的导演托尼·迈耶正计划在他新的喜剧电影《第二胎》中启用一个机器人演员,不难看出人形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不断贴近。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形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在影院服务中与观众的交流越来越真实,比如说谈话与沟通时表情自然,动作灵敏;机器人皮肤的温度更加贴近于人体的温度,能够在与人握手的时候感觉到肌肤的细腻感,现在,塔夫茨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小组已将传统的胶原凝胶和丝质衍生蛋白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蚕丝-胶原复合体系,有助于人造皮肤持久鲜活。这或许能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增加更多的真实性,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提到的人性化关怀、人性化服务在未来将会通过人形机器人实现。

科技的发展,从始至终都是围绕着方便与快捷,准确与安全,无论是无人值守、智能影院中管理者关心的能否帮助影院提升运营的效率、质量、做好服务、前后端管理的智慧化、工作效率等,还是观众在意的从线上到线下、从购票到入场,以及零售等方面是否方便、快捷、快速等。其可以做到的程度都不可估量。当人工智能把人在影院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后,无人影院不再是假设,而是变成现实。

从人工智能到机器学习,影院加盟服务将会发生怎样的颠覆?

无论是拥抱新技术,还是基于大数据,层出不穷的新科技都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曾经我们会认为一切都只是天马行空,但是越来越多声音,越来多现象证明了科技的无限可能。回到最开始的那句话:技术再先进再聪明,它仍然不能胜任许多人从事的关键性的工作任务。对此,我们认为,假以时日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做到,而且这时间不会太久,改革开放开始至今40周年,科技发展经历了巨变,现在,早有科学家预言:人工智能在2050年将超越人类。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下个10年、20年、30年世界将会因科技而发生怎样的变化?

未来可期,准备好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