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的保底之路:始于周星驰,被宁浩、徐峥重新定义

横店影业这一次的豪赌,在春节档有很大的风险性,然而欢喜传媒用它的投资保底方式,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又一年的春节档,又有喜剧大片被保底,这一次又是欢喜传媒主控的电影。   昨晚的消息,徐峥自导自演的《囧妈》被横店影业保底24亿元人民币,在电影上映前欢喜传媒就已经锁定了6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堪称这场资本运作里的最大赢家。这也是徐峥继《港囧》之后,第二部被保底的喜剧电影。    


国产影片被保底发行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春节档,华谊兄弟对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保底3亿元,2014年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之后,保底发行更加频繁的在电影市场上出现,保底的对象往往是周星驰、宁浩、徐峥这样的国内顶级导演,他们的作品通常在内地重要的档期上映。    

在此之前国产影片保底的最高价是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但乐开花的28亿保底最终落空,这一次横店影业24亿豪赌春节档,会成功吗?    

喜剧导演的资本化,纠纷和成败相随   

春节档,作为内地市场第一大档期,早已成为有野心的片方必争之地。

目前,已经有10部电影定档2020春节档,包括《囧妈》《唐人街探案3》《紧急救援》《中国女排》等,这些影片几乎都绑定了国内顶级演员和导演,以及主流的电影公司。

周星驰《美人鱼》被18亿保底、宁浩《疯狂的外星人》被28亿保底和徐峥《囧妈》被24亿保底,国内顶级喜剧导演和他们的作品,都受到了资本的追逐。

为了获得这些头部电影项目的参与权,各资本方争相保底发行顶级喜剧导演的电影项目。

内地电影市场最开始的保底发行,始于2013年春节档华谊兄弟对周星驰《西游降魔篇》。

那时候,离周星驰上一部电影《长江七号》已经过去7年。

观众对周星驰IP的认知,还停留在”喜剧之王“的印象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电影宣传语也带动了观众对《西游降魔篇》的期待。

但由于此前春节档尚未被开发,内地电影市场的快速变化和高速发展,华谊和周星驰双方对《西游降魔篇》这部电影能取得什么样的市场表现,都没有准确的认知。

华谊兄弟在电影上映前,以3亿人民币的价格进行了保底,而电影最终的票房达到了12.46亿元,远超双方的预期,这也让市场和资本认识到周星驰IP的号召力,以及春节档的潜在的巨大票房空间。

然而可能由于这是内地市场第一例保底发行的电影项目,双方都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对内容和市场认知的偏差,也给双方带来后续的合同纠纷,合作伙伴对簿公堂。

后来曝光的双方邮件显示,在电影上映前,双方多次沟通过保底发行的《补充协议二》,当票房超过5亿之后,周星驰等片方可以拿到额外的票房分红,双方已有初步共识,然而这5亿究竟是院线票房还是华谊从影片获得的收入,却发生了分歧。

2013年1月19日,周星驰方面向华谊发送电子邮件称:“谢谢你的说明,明白了这只是合同表述的问题,我们大家双方对分红基数及计算的理解是一致的。 邮件中将分红基数修改为“影院发行之票房收入”。随后,华谊方面发送电子邮件称:   我们对合约基本没有问题。   可以随时签字了;接着2013年2月6日,华谊方面发邮件称,由于农历新年无法正常签署合约,节后王总上班首日便可签署此合约。

然而这一拖就拖到《西游降魔篇》上映之后,票房表现势如破竹,面对潜在可获得的利益,将双方带上了法庭。

华谊兄弟通过电影获得了4亿元的收入,倘若承认合同的有效性,就要分出去8000多万的既得利益,法院最终认定这份没有签字盖章的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周星驰方最终败诉。

可能是因为周星驰和华谊后期的诉讼纠纷,保底发行在《西游降魔篇》之后,就消失了一段时间,但也为周星驰后续电影打开了资本化的大道,直到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再一次让市场认识到保底发行和喜剧导演的魔力。

由宁浩、徐峥和黄渤组成铁三角的《心花路放》在2014年上映前被北京文化保底8亿,三位处于创作巅峰期的导演和演员,借助猫眼在线购票电影平台的兴起,将电影助推到11.69亿元,宁浩、徐峥、黄渤等人也代表了内地喜剧电影的强势兴起。

同时,2014和2015年是资本市场的牛市,影视股的高溢价,内地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让资本热钱争先恐后的流向影视圈,喜剧作为最稳妥的投资项目之一,周星驰、宁浩、徐峥等人的作品也是最受欢迎的投资标的。

2015年徐峥导演的《港囧》被21控股以1.5亿元购买47.5%的票房收益,相当于对影片保底9亿元。

2016年春节档的《美人鱼》,以18亿的保底价格刷新了保底记录,作为春节档的开发者,周星驰和《美人鱼》用33.86亿元打破了《捉妖记》创下的票房记录。

另外一条线上,华谊兄弟率先开创了上市公司收购明星、导演公司的先河,2015年11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收购了冯小刚导演的东阳美拉,给后续导演的资本化提供了案例。

周星驰和新文化的绑定,宁浩、徐峥等人和欢喜传媒的绑定,这类玩法都来源于华谊兄弟。

2017年周星驰的《西游伏妖篇》被保底15亿元,这也是周星驰在内地电影市场的口碑转折之作,今年《新喜剧之王》的票房仅为6.24亿元。 

同档期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一直被认为是春节档的头号种子,相比周星驰过往成功的模式和内地观众口味的的错位,宁浩、徐峥等内地导演的作品,明显更符合现在的市场,喜剧导演的迭代也就发生了。宁浩导演《疯狂的外星人》被王宝强的乐开花影业以28亿元人民币保底,至今为内地电影市场保底的最高价格,然而过往最受欢迎的喜剧片没有打过科幻片《流浪地球》,影片的分账票房只有20.45亿元。

这一次,又是徐峥,又是春节档,《囧妈》被横店影业以24亿元的价格保底,面对《唐人街探案3》和《中国女排》等电影的冲击,横店影业能否如愿呢?    

保底的资本化运作变革  

关于保底,影联传媒的董事长讲武生认为,这是由于保底方和被保底方对内容和市场的判断分歧,才让保底操作有利可图。

保底最初被视为一种电影宣传手段,但后续保底电影的增多,观众逆反心理的加重,以及对项目的错判,保底方往往承担了很大的风险,难以如愿。

保底这场游戏中,玩家很多,华谊、光线、博纳、北京文化、和和、微影时代、恒业等公司都有参与,但输家多赢家少。

最传统的保底方式,无疑是保底方对影片直接进行保底,这类里的代表公司无疑是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的保底首秀是《心花路放》,北京文化的子公司北京摩天轮当时为《心花路放》作出5亿的保底发行。

让北京文化声名大噪的是对《战狼2》的保底,《战狼2》的票房也一度带动了北京文化股价的上涨,成为资本市场讨论的热点。但北京文化在保底游戏中也有失手的时候,2016年12月,北京文化向《二代妖精》的制作方工夫影业支付约7473万的保底费用,相当于为电影进行总票房5亿的保底,但其实北京文化只是对工夫影业的投资份额进行了保底。

2017年12月,北京文化又将《二代妖精》的宣发费用增至不超过1.25亿元,这笔费用将由北京文化先行垫付并优先从票房分成中收回。然而,《二代妖精》的最终票房只有2.92亿元,这次保底案例对北京文化而言无疑是亏损的。

第二类保底方式就是组建基金或在二级市场运作对影片保底。在《港囧》上映之前,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以1.5亿买下了真乐道47.5%的票房净收入,相当于用1.5亿为47.5%的收益权保底。

《美人鱼》主保底方为和和影业,在《美人鱼》的保底中,光线传媒等其他公司通过认购和和影业发行的基金产品的方式参与其中。

和和影业的主要股东为五矿国际信托公司和和和基金,均有丰富投资经验。   星辉及和和还找来联瑞作为执行发行方,麦特传媒作为宣传方,把整个发行环节切成了保底和执行发行两个部分。

第三类就是董平和欢喜传媒,通过绑定导演投资电影,在电影上映前在将风险转嫁出去,提前获得收益落袋为安。

欢喜传媒对《囧妈》的操作与《疯狂的外星人》如出一辙,《囧妈》为欢喜传媒独家投资、制作,总投资为3.5亿元人民币。

欢喜传媒的全资子公司欢喜首映,年初与真乐道签订《囧妈》制作协议,徐峥有条件担任导演、监制、编剧、主演。   欢喜传媒支付给真乐道3000万元制作费,并拿出1亿元给真乐道,用于真乐道代表欢喜传媒和第三方签署电影《囧妈》摄制相关合同,徐峥个人所得2700万元导演费、1000万元监制费、1000万元编剧费和4000万元演员费,合计8700万元。  

在影片上映前,欢喜的子公司欢欢喜喜与横店影业就《囧妈》达成保底协议,保底发行方横店影业分期支付6亿元给欢喜传媒,对应票房24亿元人民币,当票房超过24亿元时,超额票房净收入,欢欢喜喜和横店影业的分成比例为35%和65%。

这就相当于一个二次保底操作,第一次是欢喜以投资的方式对徐峥、宁浩的影片进行保底,而徐峥、宁浩等人的影片正是其他影视公司挤破头想要介入的项目,也就不缺乏想要以保底方式获得参与权的玩家,上一次是王宝强的乐开花,这一次变成了横店影业。

欢喜传媒以中间商的身份获得了影片的利润差额,重新定义了保底发行的方式。

但是喜剧影片在电影市场上,纵然受到追捧,但是从今年《疯狂的外星人》和《流浪地球》的直接对话,以及《哪吒》的异军突起,喜剧电影不再是市场上唯一的热点,横店影业这一次的豪赌,在春节档有很大的风险性,然而欢喜传媒用它的投资保底方式,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