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普电影智库数据显示,在今年的10个月里,确认倒闭或停业整改的影院已接近300家,平均下来,几乎每天都有一家影院停止营业;而实际情况可能更糟糕,近三个月内因营业调整等原因,没有票房入账的影院已经多达2100家,占全国影院总数的五分之一。
而生存越发困难的不仅仅是小影投、小影院,毒眸发现,近年来以万达、大地、中影、星美为代表的传统影投巨头的日子也不好过,市场占有率与上座率不断降低,同比票房甚至出现负增长。过去几年高速发展所积累下的大批影院非但没能成为其优势,反而有拖后腿的嫌疑。
前段时间,星美影院欠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靠量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位影投的负责人曾如此向毒眸感慨。
供过于求,影院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今年电影下游的生意不好做,早就是人人皆知的话题了。但影院生意难,不仅仅是因为影院数量越来越多。在毒眸看来,有三大因素导致今年下游陷入了一天一家影院的倒闭潮中。
竞争过大,新影院盈利能力未达到预期
影院太多,还是影院生意难做的核心。2015-2017年间,全国影院总数从6798家上涨至10176家,增长了近50%,但同期年观影人次和年票房的增长却均不足30%;而截至目前,2018年全国新增影院数已经达到1082家,新增6941块荧幕,净增影院数量超过700家,虽然增速在放缓,但是从全国影院平均不足13%上座率来看,供大于求的整体局面还很严重。
影院过快的增长,导致区域内竞争加剧。有三线城市的影城经理曾向毒眸感慨,其影院所覆盖的范围内,短短一两年内就增加了五六家影院,结果就是大家都没钱赚。而一些快速向四五线下沉的影院,也因为当地观影需求增长较慢,容易出现逢年过节爆满、平时无人问津的窘境。
快速向四五线下沉的影院,容易出现逢年过节爆满、平时无人问津的窘境
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许多新增影院的盈利表现难达预期。2017年,国内排名靠前的影投中,万达电影和中影影投影院增速名列前茅,新增86与21家影院,增幅分别为22.5%和25.0%,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但更快的影院增长并未为其带来更多的市场空间:万达和中影影投2017年的票房同比增幅仅为13.6%和6.12%,远低于全国22.8%的票房增速;两家影投全年市场份额也分别下滑了1%和0.4%。
有资深从业者向毒眸分析称,很多新影院还是会选择开在大型的商业茂里,但这些年由于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好的地段都已被占据,许多新开商业茂地理位置不佳、客流量有限,进而大大影响了影院初期的用户量。另有一些地区,商业茂与商业茂之间间隔较近,可能几百米内就会有一家影院,导致区域内竞争加剧、分流明显。
有影投的负责人告诉毒眸,总体来看,今年各大小影投公司旗下新开影院中,仅有不到10%能赚钱。
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影院赚钱越来越难的同时,成本压力却在不断提升,有多位下游从业者曾向毒眸抱怨,“房租已经成为影院经营的最大痛点”。
北京某影投负责人告诉毒眸:“2010年前后,租金占净票房的比重一般都会维持在10%左右,但因为商业广场的发展速度远远比不上影城的发展速度,因此一个好的地段常常会有十几二十家影院在抢,租金自然水涨船高。现在租金比重占20%以上已经十分常见,甚至有的已经到了50%。”
换算下来,一家年净票房在1000万的影院(总票房约2000万),在不考虑票房缩水的情况下,年租金在短短几年内,已从100万上涨至最多500万,扣除税收、人工费用等之后,实际盈利十分有限。
据了解,现阶段在许多二三线城市,很多影院的年租金已经超过了2、300万,而去年全国60%以上的电影院,年票房收入不足500万,意味着不算经营成本,票房到手的收入只有不到250万,两相比较,说很多影院“忙了一年到最后几乎是在给地产打工”,甚至完全在赔钱,丝毫不夸张。
老旧影院成累赘
不仅新影院赚不到钱,很多规模较大的影投、院线,手里拥有的老旧影院也已经成为了不小的负担。
虽然老影院在租金成本、装修成本上背负的压力相对较小,但这并不代表其肩上的担子要更少。拓普智库数据显示,今年关停的影院中,近九成是开业时间超过4年的影院、三分之一的影院开业时间在10年以上。这些影院中,不乏中影、星美等老牌影投旗下的影院。
“这两年新影院增长得很快,放映设备更新得也很快,但一些老影院还在用氙灯放映机这样的老旧设备,除非影院地理位置很好,否则在周围存在竞争影院的情况下,这类影院的生意是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的。”有影投方人士告诉毒眸。
为了避免损失、提升营业能力,包括完美世界在内,许多公司不惜花重金来对现有的“问题影院”进行整改或者运营升级。大地的母公司南海控股就曾在财报中指出,要在兼顾影院扩张的同时,以提升客户体验为基础来进行优化升级等。
但对于手中握有数百家老影院的大影投来说,想要进行大规模的整改升级又谈何容易?谈及完美影院的整改时,一名院线资深人士告诉毒眸:“改造一家影院从装修到设备成本,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完美自有影院即便只改造一半,付出的现金成本可能都是数亿元。”
几年前资本最为狂热的时候,很多院线、影投为了快速扩充市场份额,在大举扩张中拿下了大量中小影院,其中就有不少质量、经营状况不佳的老旧影院。而随着票房市场增速逐渐放缓、许多城市影院趋近于饱和,这些老旧影院的劣势开始凸显,如何解决这一包袱,将成为其后续发展中必须得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