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传播机制下,电影市场如何理性回归?

面对现在的大环境市场,好的粉丝固然重要,但是如若没有好的内容和口碑作为支撑,那么一切的宣传和造势也只是”金玉其表“而已。

娱乐影汇 | 04/25 20:19 | 阅读: A+

4月24日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首日票房突破了4亿,“300万人熬夜看《复联4》”的壮观场面堪比春运。

其实,关于《复联4》的火爆,早在意料之中,票房贡献者大多数是热衷于漫威宇宙英雄系列的超级粉丝,去看这场”复仇者“系列告别电影,也是对于10年追梦的情怀做一个回顾,”漫威粉丝“对于票房的贡献作用不言而喻!

粉丝电影的产生

”粉丝“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早在1992年,就有国外的学者对于粉丝经济进行了研究,而在中国对于粉丝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也得出了一个比较精准的概念:将明星的粉丝聚集起来,采用平台和手段实现盈利的新型经济模式。

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出现,互联网平台鼓励了”粉丝“参与更多的活动,提供了传播的渠道,也为电影的宣传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

其中,”粉丝经济“的概念应用也在电影中被引申为”粉丝电影“,这个早在几年前就有所体现。2011年,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被认为是国内首部”粉丝电影“,这个概念也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中,对”粉丝电影“又有了一个更为具体和深化的定义:强调电影中粉丝经济的特性,明星、粉丝和电影三方面的融合统一,主创人员为吸引粉丝而求得票房回报的电影。

在社会化的媒体中,”粉丝电影“和传统电影最大的不同便是,更加注重人气偶像明星的选择,粉丝的追捧和宣传是电影最重要的考量。《孤岛惊魂》仅以400万的投入,利用粉丝获得了近亿的票房回报,将”粉丝电影“创造的价值和可观收益发挥到了极致。如今,微博、微信,各大短视频平台都为”粉丝电影“提供了传统和制造话题的途径。

三月份热播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还未在大陆上映之前,就已经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了热搜,关于”哭戏“”感动“等的关键词话题也成为了大众传播的引爆点,甚至出现了”全民晒哭“的情况,为电影营造了一定的噱头和氛围。

fcfaaf51f3deb48fc84394476584832d2cf578a4

同时,电影邀请台湾人气演员陈意涵、刘以豪等作为主演,最终斩获了9.5亿的票房,也营造了”三月份哭戏撑起半边天“的票房奇观!

2018年”粉丝电影“与社交平台传播的双面选择

在2018年,是”粉丝电影“火爆上映的一年,且在时间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首先,”粉丝电影“的主要受众是粉丝,所以电影的选择一般都会集中在假期或者是特殊的节日。其次,”粉丝电影“会选用年轻的流量演员为主,利用明星效应,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上做大范围的传播。

同时,票房和微博中的话题讨论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很多小成本的电影能够凭借着粉丝经济拥有上亿的票房,这和社交平台的传播是分不开的。高票房的背后媒体平台业贡献了高关注和热度,这些最终都转化为了票房。

4d086e061d950a7ba88352269f4adbddf3d3c93a

6159252dd42a2834af916992ce2e70ee14cebf9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粉丝电影“和微博上的话题之间是一种双向的选择关系,主创人员需要通过社交媒体去宣传,而微博也需要借助于电影和明星获得平台的活跃度,两者之间的互相选择推动了粉丝经济的传播效果和一定的商业价值。

粉丝经济传播机制下的思索

粉丝经济是依托于便捷化的社交平台进行传播的,伴随着互联网社会也实现了最好的价值体现。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在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和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1,粉丝电影对于电影市场的影响

粉丝和明星之前的关系千丝万缕的,粉丝们为了给自己的偶像增加人气,提高热度,会通过社会化媒体来策划刷电影票,甚至锁场等活动,影响了电影市场的正常发展。

而出品方也出于商业价值的考量,会更倾向于邀请一些粉丝经济效应强的明星,导致了银幕上出现的不良的运转情况。比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到《悲伤逆流成河》,这些粉丝主导下的作品已经从最初的颇具争议到后来的口碑塌陷,而粉丝用锁场的方式拯救票房,进一步影响了电影市场的正常运转。

2,,粉丝经济传播下高成本的情感投入

当粉丝大量的涌入到社会化媒体,形成以互动为核心的传统机制后,粉丝会和自己的偶像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黏性互动,粉丝的感情投入也是最大的成本。而当自己的偶像一旦发生”人设崩塌“之类的事情后,那么就会迅速成为网络平台的群体性事件,严重伤害粉丝的情感,也会进一步影响到电影票房的上映和相关口碑。

比如今年年初的”吴秀波事件“和”翟天临事件“都会给粉丝经济带来最直接的伤害,也迫使影片方临时下架已经公布上映的电影,撤档、改档都会给影院和社会造成很不利的一面。

所以说,粉丝经济的本身也是脆弱的,是基于情感经济的产物,一旦情感崩塌,粉丝经济和电影必然会受到波及。所以,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在良性机制下缓慢运转,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发展粉丝经济都是不明智的选择。

b8389b504fc2d562d8663e43728a29eb77c66c56

粉丝电影亟待理性的回归

电影中的主演是”粉丝电影“的灵魂,在表面繁华的票房背后也需要理性的回归。”粉丝电影“从2011年到今天,也逐渐出现了两极化的发展趋势,低成本高回报的电影对电影商来说,很诱人,但是也会出现失败的案例。

2018年暑期档上映的《西虹市首富》一举斩获了20亿的好成绩,但是开心麻花的另外一部国庆档作品《李茶的姑妈》却被同期的电影碾压。如何能够避免粉丝电影的”高票房低口碑“的状态,改变观众花钱却不给好评的畸形现实,都是需要电影行业长久反思的。

面对现在的大环境市场,好的粉丝固然重要,但是如若没有好的内容和口碑作为支撑,那么一切的宣传和造势也只是”金玉其表“而已!也只有做好”粉丝、电影、明星“这三方面的理性协调和回归之后,才能够迎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