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家影视基地,能做中国电影工业化基石的有多少?

全国影视基地(园区)有313家,其中专注发展影视产业的有221家。

来源丨毒眸官方号  文 | 张颖

编辑 | 赵普通

筹备新片《东极岛》时,导演管虎遇到了一个问题。要拍海战场面,就需要找到合适的水棚拍摄,但找遍了国内的影视基地,竟然也找不出一家能满足拍摄要求的。

“我终于理解了《紧急救援》当时为什么跑到墨西哥的一个水棚拍,因为它的精耕细作,海水比例、混合度、日光、海底压力等等,这些都是靠(影视)基地去深耕的,而不仅仅是有一个水棚。”5月28日召开的“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大会”论坛上,管虎说道。

  

国内影视基地的数量并不少,根据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专家团队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国293个地级以上城市当中,有134个城市建有影视基地(园区)。基本可以说,每个人的“家门口”都可能有一个影视基地。网络上的数据号称全国有1000家以上影视基地,但事实上,委员会专家团队支菲娜教授表示,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影视基地(园区)有313家,其中专注发展影视产业的有221家。

这三百多家影视基地中,能满足高标准、高规格的大片拍摄要求的,少之又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基地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藩在会议上表示,大多数影视基地不仅规模小,技术含量也并不高,在虚拟拍摄、智能制作系统、拍摄重装备等方面存在欠缺。而这部分欠缺,正是国产电影工业化发展的短板之一。

不止如此,不同影视基地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并且很多电影剧组都对影视基地的服务有过抱怨:工作人员既不懂电影,也不能为剧组拍摄提供周到的配套服务。

针对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去年金鸡奖期间,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担任会长的尹力导演表示,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不仅要搭建全国影视基地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还要制定规则、统一标准、树立标杆,推动国内影视基地在技术、服务等多维度的升级。

  

国内的影视基地的面貌即将发生首次大改造。而以标准化、专业化为主的改造方向一旦能够实现,可以让影视基地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并发挥其在电影生产、制作、人才培养和影视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作用——长此以往,中国的影视基地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强大基石。

“离专业化太远”的影视基地

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电影制片厂开始为电影拍摄搭建摄影棚和外景地,形成了国内影视基地的雏形。而最早规划建设的,是1987年中央电视台在无锡规划建设的影视基地。《三国演义》在此拍摄后,国内首家影视文化和旅游结合的主题文旅项目于此诞生。

彼时国内大多数影视基地是公有资本投资建成的,但由于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拍摄,有的影视基地经营困难,逐渐衰落甚至消失;进入市场经济后,民营资本的影视基地纷纷诞生,如1993年建造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镇北堡西部影视城,1996年横店集团投资的“横店影视城”。

  

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壮大,国内掀起一股建造影视基地的浪潮。之后的几十年里,国内影视基地数量飞涨、遍地开花。

目前主要有依托自然风光和旅游景点为影视拍摄提供场景的自然景区型基地,如镇北堡影视基地、白洋淀影视基地;依托影视作品建成外景后,主营旅游、兼营剧组接待的文旅型人造外景型基地;还有建成基地后进一步开发,主营剧组接待、兼营旅游的服务型人造外景型基地,如上海车墩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以及,聚焦数字制作、不涉及或较少涉及旅游的数字制作型基地,如中影数字基地、青岛东方影都、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

大多数影视基地,靠着为剧组提供影棚获得的收入占比很小,选择通过旅游来补充营收,而真正能在电影专业化拍摄、制作上为剧组提供全面服务的基地少之又少,全国几百家影视基地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基地的比较优势并不突出,规模小,只有规模足够大才能够形成成本的节约,才能够对集群外的企业有优势。”刘藩说道。

  

 横店做起来后,大家纷纷效仿,但缺乏自己的特色,也很难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导致经营困难。盲目的影视基地投资热潮下,同质化严重,能赚到钱的影视基地占少数,部分影视基地只能关门倒闭。

即使是以剧组拍摄为主的影视基地,也存在要素不全、服务不好的问题。尹力在采访中表示,有的影视基地里的群演口音严重,连只要喊几句口号的台词都说不利索,满足不了剧组最基本的需求;基地为剧组工作人员提供的生活服务也并不到位,有导演吐槽影视基地缺乏专业的从业者,无法理解剧组拍摄的工作,沟通成本很高。

而最关键的技术层面,也是很多影视基地极度缺失的。三百多家影视基地里,像中影数字基地和青岛东影都这样专注数字制作的影视基地,只占9%,而具备高科技的数字化虚拟摄影棚、拥有国际先进拍摄设备和数字化后制作硬件条件的更是寥寥无几。

  

这种缺失直接带来了国产工业化大片的拍摄、制作上的难度。《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和“封神三部曲”等大片纷纷诞生,当下国内电影市场对大体量、大制作影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从影视基地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技术、服务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国产电影发展的需求。

“影视基地是税收交得高就好吗?还是旅游收入多、每年游客量就好呢?这些离电影基地的初衷本质到底多大?我们要把这个东西理清楚。”尹力说道。

而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就是为了讨论清楚这些问题,并且补齐影视基地的短板,树立行业的标杆,引导影视基地的全面升级。尹力对毒眸表示,怎么能够拿最前端、最前沿的技术对电影的发展提供服务,这是国内影视基地未来重要的命题,也是影视基地委员会接下来要花大力气研究、解决的问题。

中国电影工业化,需要“新基地”

什么样的影视基地是“未来的”、能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服务的? 首先是技术型的、专业化的,以国际电影摄影标准建成的摄影棚区、数字制作棚区、器材服装道具库、置景车间等等必不可少,能满足剧组在拍摄、剪辑、特效和声音等各个层面的需求。

资料显示,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拍摄,使用了青岛东方影都8座摄影棚,置景车间加工制作了1万多件道具,置景延展面积近10万平方米;《刺杀小说家》共计启用了16座摄影棚,搭景17万平方米。

  

在国内电影市场的工业化已经起步的当下,大片的生产制作需要影视基地提供相应的技术条件,而如果影视基地在“硬件”上无法满足越来越多大片的拍摄制作要求,就无法真正为电影市场的发展发挥作用。“大的影视基地和3、5间房子、秦砖汉瓦搭一条街,肯定不可同日而语,未来一定是优胜劣汰。”尹力说道。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要更多的像中影、东方影都等在内的专业化影视基地,“小作坊”则会慢慢被市场淘汰。

除了硬件,影视基地为电影拍摄提供的配套服务同样重要。贾樟柯在影视基地委员会的论坛上提出,他在一些小的基地工作时发现网络配套的不足。“大家觉得拍电影就是几间房子、几个棚就拍了,但是不知道背后的传输有多重要,网络系统他们不重视。”还有一些依靠自然村落搭建的影棚,方圆四五十公里没有居民,但是拍摄需要大量人口,这些问题在影视基地建立的前期就没有被解决。

而像火车站、高铁站、医院这种拍摄使用率高的公共空间,如果影视基地能够与所在地政府密切联系,实现这些空间的统一协调,就能为拍摄提供更好的细节服务,提升整个剧组的工作效率和拍摄体验。

如今,影视基地委员会成立,正是与全国各大影视基地一起,探讨解决当下影视基地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方法。在委员会的工作职能里也指出,要创新规范影视基地选址、协拍等管理服务和相关定价工作,统筹整合拍摄场景,推动标准化服务建设。

  

同时,也要建设互联网平台,推动影视数字资产交易,提高影视产业摄制效率;建设拍摄素材库,实现会员单位资源共享。在尹力的畅想里,未来这个影视基地的互联网平台的功能巨大。

比如,不同基地的摄影棚数量不同、使用情况也不同,往往存在有的影棚闲置很久,而另一些影棚剧组在排队预约,搭建一个数字平台,像买火车票、机票、定酒店一样预订影棚,并且在不同时间价格的变化都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现;

有些电影的拍摄素材,像海上日出、落日的彩霞、城市街道、车流滚滚等空镜头,很多剧组都在重复拍摄,为了避免浪费、提高剧组效率,这些空镜头素材未来放到“胶片银行”,也就是数字素材资源中心库,有需要的剧组可以提出使用申请,得到授权、付费之后按照电影的输出8K的标准拿去使用;

与此同时,这个平台可以收集全国影视基地的具体情况,细节到摄影棚里太监的服装的数量,不同年代刀枪剑戟有多少套,棚里多少棵大树、树种是什么等等,所有库存的组件零件都可以通过系统详细展示,最大化地提高使用效率、控制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面对着产业升级,传统的搭几条街、弄几个摄影棚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尹力表示,电影产业发展至今,业态已经完全不同,影视基地的升级显得格外重要。而对影视基地的技术服务升级,配合对影视基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能极大地为电影工业化标准流程起到助推作用。

在影视基地委员会会议当天,三十六家影视基地公司的代表来到会场共同谈到升级与发展的方法,有代表在现场表示,做影视基地二十几年,第一次和这多同行聚在一起交流——对很多影视基地从业者来说,这是行业的第一次“团结”。

  

而长期发展下去,沟通机制和行业规范逐步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与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的扶持、管理工作,将激发国内影视基地综合能力的提升,当未来有真正专业化、高标准的影视基地为电影提供更高规格的服务后,国产电影的产出也将更加高效。 借此机会,影视基地才能真正发挥提高中国电影产能、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基石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