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裁员,下一个会是我吗?——90后
现在结婚生子,我还能适应这个行业的节奏吗?——80后
2019,我们公司应该能挺过去吧?——70后
每一个影视行业从业者内心深处都有属于自己的顾虑,还有自己的危机。
90后:
确实到了决定留在北京还是离开的时候
北京,是影视公司的主要聚集地。在这个超一线城市工作的人普遍晚婚晚育,所以身为90后的影视从业人员,对婚姻和生育这个问题还未深入考虑,也属正常。但是他们对于工作和身体健康却异常关注。他们的担忧大多也来自“996”工作模式下对身体带来的损耗,还有自己未来的发展前途与方向。此时的他们在离开还是坚守北京二选一的问题中摇摆不定,但也到了要做最后决定的时候。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90后已经成为养生大军中购买力最强大的一支队伍,且愿意为其花费的金额还有关注此类话题所占的人数比例都名列前茅。
情报君之前和朋友约会,最喜欢的是“电影+吃饭+KTV”这一套餐,现在则变成了“足疗按摩+电影/吃饭”这样的养生局搭配。足疗按摩的频率为每星期一次的90后,实在是工作所迫。
小汪刚工作的时候,最喜欢吐槽公司,现在完全没有了吐槽的欲望,觉得啥都变得没意思,整个人懒洋洋的,就连曾经深爱的篮球,想到没完没了的工作,也没有心情约朋友去玩了。
90后的中年,或许就是从对工作提不起精神、对生活产生不了兴趣开始的。
“我们和那些中年大叔、大婶状态其实没有什么不同,甚至还比不上人家。看着我爸妈他们今天爬个山明天旅个游的,倒觉得他们这群中年人比我们90后心态还年轻!”经常为影片宣发而奔波各地的大亮,一听到朋友约出去耍就觉得累,一碰到床就想睡个天荒地老,工作连轴转后看到按摩店两眼放光,“没有什么比床让我觉得更舒服的地方了。来个全身马杀鸡更是happy如天堂”大亮说。
与此同时,曾经为了影视梦想北上的90后,现在大多也站在去留的交叉路口,面临着选择。
由于最近影视行业不景气,让一直徘徊在是回家还是留在北京继续做北漂的90后充满矛盾,十分纠结。
“我现在睁开眼想的就是工作,做梦想着的也全是工作上的事儿。进卫生间我都是边哭边上厕所,压力太大了!”最近新找到工作的薇薇,打起了120分精神,精神高度紧张,总是担心像上一份工作一样,还没过试用期就被炒了鱿鱼。其实,这份工作是她与自己的约定:如果能够干上一年,就留北京,如果中途因为各种原因走掉,则彻底离开北京回老家重新开始。
影视行业的90后从业者,很多仍处于摸索、尝试和打根基的过程,所以那些危机感也源于这个阶段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待到真正的扎根,他们的焦虑或许会有新的变化。
80后:
后浪要把我拍在沙滩上
影视行业80后的从业者,压力与危机俱在,一方面他们要承受90后下属随时可能替代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还要面对家庭对自己精力的霸占。不上不下的他们,活得很憋屈。
其实,影视行业真正发展起来也就是这几年的光景。所以,许多80后影视从业者大多不是科班出身,与90后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可以说,80后对90后的同行有一种既羡慕又提防的复杂心理。
“现在90后学东西太快了,哪怕是刚入职的实习生能力也都不弱。他们进入职场的素质完全和我们之前不一样,我们刚工作的时候哪懂那么多,根本就没有掌握完整的知识系统,很多都是后来边工作边学的。现在这群年轻人还没工作就已经基本了解了这个行业的所有。”在一家影视宣发公司做项目经理的苏苏说到。
90后带给80后的压力不止于此。
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不仅国产作品质量得到提升,还吸引了一大波国外的影视公司和作品进入。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也导致很多80后影视从业者感到焦虑。
“虽然我大学本科学的是英语,但是和人家从国外留学回来的90后就是不一样,他们说出的英语无论是发音还是交流姿态感觉都非常自然,我和国外客户交流总感觉尴尬,用词不当。”受了90后带来的刺激,Cindy特意报了一个一对一英语口语训练课程,誓要说出一口流利的充满伦敦腔的地道英语,对此,刚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成了她私下最佳的陪练对象。
由于接受的教育不同,90后确实要比当时刚入职场的80后整体素质强一些。但是,80后这些年在行业也不是白混的,他们比90后积累的人脉更多,掌握的资源也更丰富。这里所说的资源和人脉,不是说你认识某个大佬或是有某个明星的联系方式就是你的资源,而是真的与之产生联系。
像某影视调研公司的崔哥,为了拿下某影视公司的项目,特意报了这个影视公司负责人经常去锻炼的某高端健身房,与之结识,并一举促成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
80后有自己的虎狼精神。而这种丛林法则思想,也常常让他们感到紧迫。
“我不惧怕婚姻,但我害怕生育。孩子对于女人的事业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迟迟没有答应男友求婚的80后小Q,是一家影视公司的总监,她的事业心很强,所以对于是否答应男朋友求婚然后备孕的选择充满矛盾,顾虑重重。
而上文提到的和90后较劲有一个可爱女儿的Cindy,其实对于自己后续的升职之路已经没有太大幻想。“我和你们90后不一样,像现在能够兼顾工作和家庭已经不错了,真没有你们年轻人和没有孩子的人那样多的精力,我以后应该也就这样了吧。”
80后,前有领导后有追兵,即将到来的中年让他们如头戴紧箍,片刻不得轻松。
70后及以上:
危机之下自己开解
真正的中年,应该是从70后算起。影视行业的中年现如今基本都混上了领导层,有的还自己开起了影视公司。职位越高责任越大,所以他们的危机感来自四面八方,身上担负着有可能是一个部门甚至是整个企业的命运。
情报君曾接触过这群人,他们常常在外显得云淡风轻,能够接住任何问题并侃侃而谈,遇到任何尴尬也能微笑面对。但私下却沉默寡言,忧心忡忡,一天只睡3、4个小时,比90后还能熬夜。
一位从体制里走出来的70后影视公司创业者,自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梦想着有朝一日,公司能够上市,自己一举从百万富翁变成亿万富豪。对此他经常凌晨两三点还给员工发号施令。“好好干,等以后公司上市了,你们都是功臣,好处总是少不了你们的。”但是这家公司的员工从十几人如今已经变成了个位数,舍四进五或许能够上到10位?不过,仍有个别员工拿着微薄的工资,对老板的话深信不疑。
这家公司的一个员工和情报君说,“我们公司能够现在还没倒闭,简直是个奇迹。我之所以现在没走,是因为公司实在招不到人,如果我走了没人接替我,也显得不厚道。反正我都做好了公司随时给我发不出工资的准备,目前我们公司已经把加班费取消了。”
自2018年影视寒冬以来,中小型影视行业如履薄冰,倒闭的不在少数。可想而知,当前那些民营的中小型影视企业负责人是如何的焦虑。
不过,70后或年龄更大的影视从业者似乎喜欢把一切事情都往好处想,即使碰到危机也会开解自己,甚至给别人喂口鸡汤。
之前,某小型影视公司的中年老总,曾在某个活动上被多位专家学者当面批评,不回一语。最后,他还总结经验,告诉年轻的工作人员,“这就是工作,什么问题都会遇到,最重要的是能够面对。”还说,“能够遇到如此直言不讳的学者,聆听他们的教诲,对大家来说也是一次宝贵的机会。”
仍活跃在影视行业的中年人,他们心理固然焦虑,但是中年的他们对于中年危机更多是直面,淡定处理。就如娄烨新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的宣传语:会过去,被忘记。
“中年危机”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我们之所以如此焦虑,或许恰是缺少金庸在《倚天屠龙记》所述:“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的这般心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