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横店影业24亿保底《囧妈》并不值得提倡?

欢喜传媒连续求“安稳”,院线品牌挺进上游“寒冬裸泳”,整个市场的苦远没有结束。

24亿保底。

继去年王宝强的乐开花影业以9亿元入局28亿元保底的贺岁片《疯狂的外星人》之后,今年,横店影业再次锁定由欢喜传媒出品、徐峥执导并担纲主演、定档2020年大年初一的《囧妈》。

为什么说横店影业24亿保底《囧妈》并不值得提倡?

根据欢喜传媒的公告显示,欢喜传媒和横店影业约定的保底总票房为人民币24亿元,作为保底方的横店影业需要最少支付保底发行费用6亿元。当《囧妈》的实际票房超出保底总票房后,除却保底发行代价,欢喜传媒和横店影业就超出保底总票房部分,可按影片的净收入的比例进行分配,分配比例为65%和35%。

24亿元的保底与之前王宝强的28亿元的保底数额来说,减少了4亿元,这是一个相对稳妥的票房成绩,对于即将在2020年春节档上映的《囧妈》来说并不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24亿基本上是一个“前三强”基准线,两部或者三部20亿+在如今的春节档并不难。

横店影业的“冒险”可以想象,毕竟影视寒冬下,院线品牌似乎只有抓住上游这根最后的稻草。但是欢喜传媒连续两年“被保底”,还是非常有趣。这家曾经用高投入的资本手段绑定诸多名导的公司,如今却大打“安全牌”。

1、欢喜传媒:资本游戏的“安全锁”

为前期巨大投入买单。

众所周知,欢喜传媒旗下拥有超强的导演阵容,包括张艺谋、王家卫、陈可辛、顾长卫、张一白等。同时,还与贾樟柯、文隽、王小帅、刘心刚、李杨、陈大明等一批知名导演或制片人签下了合作,合约期限基本上都以六年为期限。

它不仅规定了导演必须要为公司产出一定数量的内容,并且必须由公司百分百投资,双方利益捆绑,形成了“导演合伙人”模式。

为什么说横店影业24亿保底《囧妈》并不值得提倡?

然而,欢喜传媒所打造的这种商业模式,前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其中仅去年签约的张艺谋,欢喜传媒为将其招揽旗下,开出了1亿5千万股票+1亿创作资金的优厚条件,导致欢喜传媒同年财报上出现亏损。而王家卫、顾长卫、张一白、陈可辛等能够加入欢喜传媒,欢喜传媒给出的待遇同样上佳,根据资料显示,2016年王家卫加盟欢喜传媒时认购了1亿股,持股比例3.92%;顾长卫和张一白分别认购7500万、1.4亿股,被分别给予4000万、1亿元项目资金;陈可辛1.445亿股,持股比例为5.66%。

欢喜传媒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项绍琨对此说道:“我们主要签约导演,必须要发上市公司的股票给他们,因此引起了非现金的亏损。”

当模式建立起来并开始运转时,欢喜传媒终于开始从前期的投入进入到资金收拢阶段,但是让人有些意外的在于选择保底发行。

其实从被保底的影片来看,其实际质量和保底金额还是相对平衡的。但欢喜传媒并没有完全运营这类影片,反而寻求“安稳”。这的确让欢喜传媒降低了影片的市场风险,提前获得稳定收益,但是对于欢喜传媒的长期发展来说,这真的是一个上佳选择吗?

根据欢喜传媒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披露,欢喜传媒终于转亏为盈,实现营收10.6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61倍,净利润为3.22亿港元。财报解释,业绩的改善主要源于影片《疯狂的外星人》、“欢喜首映”流媒体平台及出售若干电影权益的收益所致。其中,《疯狂的外星人》功不可没。

所以,尽管最终王宝强的保底失败了,但欢喜传媒总归是稳赚不赔的。

同样,根据欢喜传媒的公告显示,《囧妈》的投资额为2.17亿元,而如今横店影业给出了6亿元的保底,这对于欢喜传媒来说,在影片《囧妈》上映前已经获得了一份保障,收回了部分资金。这正是码盘成功的欢喜传媒求稳的表现。

在项绍琨看来:“从宏观上来讲,我们用了三个整年多一点,逐步进入到了良性发展的新阶段。”但是这种“良性”究竟是哪一种“良性”呢?

2、横店影业:激进

绝境求生or自杀式前进?

与欢喜传媒终于迎来盈利不同的是,随着影视寒冬的持续,以及像具有制作优质内容的博纳、华人文化等全产业链巨头的冲击,横店影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从财报上来看,近几年横店影视的利润一直呈负增长。

为什么说横店影业24亿保底《囧妈》并不值得提倡?

而在营业总收入的构成上,主要靠电影放映业务获利的横店影视,在广告业务和卖品业务以及主营业务上获利都不太理想。由此,转向上游成为横店影视的新方向。不过,从目前来看,横店影业在投资影片方面收益同样不佳。

纵观横店影视所投资的影片,譬如今年参投的三部春节档影片《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和《熊出没原始时代》,虽然它们分别斩获了17.16亿元、6.24亿元以及7.14亿元的票房,但横店影业最终能够得到的回报却只是皮毛。这主要源于横店影视虽然参投了影片,并获得了联合发行的身份,但仍处于外轮投资,导致绝大部分收益早已被核心投资者瓜分,获利空间极其狭小。

此次,横店影业选择保底徐峥的《囧妈》,可能便是出于之前的投资经历,希望高风险获得高回报,以核心的投资者身份入局,获得更大的利益。

然而,根据今年横店影视第三季度所披露的财报显示,横店影业现金流能力有所削弱,可持续经营能力转向恶化。于横店影视来说,在此种条件下,保底《囧妈》不啻于一场豪赌,赢了皆大欢喜,输了,可能导致横店影业一蹶不振。

自杀式前进的横店影业,此种选择或许是迫不得已。之前在外轮投资,只求一个投资份额。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下游经营遇阻,通过在上游的投资来撬动市场,实现资金回收成了终端影院的希望,但所要承担的风险无疑巨大。

下游发展不利,寻求上游投资良机,这不是横店影视一家所为。如今,横店影业保底发行《囧妈》,背后是一批传统院线品牌的高度凝视,是选择下注还是另寻它路,横店影业的“过年红包”都是一个拐点,

3、市场档期:集中&轮空

头部内容集中四大档期,附属品是新一轮的泡沫产生。

24亿的保底发行,什么样的档期才能帮助《囧妈》承载如此之大的市场体量?无疑,四大档期成为此类头部影片的必争之地。但实际上,这对四大档期的内部排序也会形成一个大的调整。

从目前来看,考虑到暑期档影片的口碑需要长期的发酵,再结合之前的“囧系列”调性,《囧妈》更类似于一个“快消品”,它需要快速发酵、然后爆发。所以选择春节档,可能是最为理想的档期。

但实际上,大的档期成了保底发行影片的首要甚至唯一的选择。

像保底5亿的《西游降魔篇》,上映时间为2013年大年初一;同样保底5亿元的《心花怒放》,档期选在了2014年的国庆档;而由博纳3.5亿元保底的《后会无期》,进军了2014年的暑期档。《美人鱼》《一部之遥》《大话西游3》《战狼2》《盗墓笔记》《疯狂的外星人》《我不是潘金莲》《大闹天竺》等保底发行影片,选择的档期无不是四大档期。

其实,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并不健康。尤其是这两年,整个市场的冷热分明愈加严重。虽然24亿、28亿的保底发行看上去极其夸张,但如今在头部档期里20亿+早就是一个标准的准头部体量。

需要说明的是,如今四大档期里贺岁档基本上被“轮空”,优质国产大片基本上不会进驻。而暑期档因为超长的战线,对于影片的口碑发酵要求极高,除了快速的话题反应外还需要经受长时间的质量考核,对于高额的保底发行来说同样风险极高。

那么,适合保底发行的档期只剩下了春节档和国庆档两个高密集型的档期。另外,《囧妈》早早就宣布挺进春节档,而同期其他对手甚至提前一年或两年开始“占坑”。

其实无论《囧妈》保底成功与否,关于春节档的红利争夺必然会更加激烈。而对于其他档期来说,后果其实还是非常让人焦虑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