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系列是由叶伟信执导,甄子丹主演的一套中规中矩的大电影IP。
起始于19世纪广州佛山武痴叶问在一场场比拼中,扛起振兴中华大旗的故事,结束于已经历过民族存亡的老年叶问。
应该说,整套电影高潮迭起,让人热血沸腾,武戏眼花缭乱,文戏情节温馨。
特别是《叶问3》,不仅将社区叶问打造成了不折不扣的中老年妇女大众暖男,还将有关李小龙的“哲学梗”拿出来做了个有趣的隐射。
电影开始,有一场师徒过招的场景。
李小龙用一组漂亮的高位腿法踢中了叶问扔出的香烟,而却被叶师傅泼出的水溅到了脸上。
叶问问李小龙:“你认为自己真的踢到它了吗?”
在此,我不深究李小龙赴美前是否已拥有成熟的高位腿法,只想表达一点,这或许是叶问对李小龙日后武学思维生成的启发。
看过李小龙生平纪录片,尤其是李小龙哲学深讨片段的观众一定记得下面这一节。
李小龙赴美,在大学期间主修哲学。
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多家思想,并将这些思维运用到了武术当中:
一个好的武术家就像水一样。为什么?因为水是无形的。因此,你抓不住它,也无法用拳头击伤它,所以像水一样柔软灵活吧。清空你的思想。无形无式,如水一般。将水倒入杯中,它变成杯的形状。将水倒入瓶中,它变成瓶的形状。将水倒入茶壶中,它变成茶壶的形状。水可静静流淌,亦可猛烈冲击。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假使,你遇到一个所谓的龙迷。
如果他跟你提水的哲学,他了解李小龙的可能性还算比较大,如果他一上来就跟你扯一脚20米……秒杀泰拳王……与阿里交手……你大可不用再理他。
在此,我有必要提一下梁家仁。
早在1978年,梁家仁就参演了《赞先生与找钱华》。
片中,他饰演了梁赞。
梁赞是陈华顺的师父,也就是叶问的师公。
除此之外,梁家仁还参演了咏春题材的影视作品《洪拳咏春》《佛山赞师父》《永春白鹤拳》……是真正的“咏春专业户”。
在香港咏春传人的名号里,梁家仁是其中在册的一位。
有趣的是,1982年,他还曾饰演过一代宗师霍元甲。
2007年,青春不再的梁家仁饰演了主角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
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到他所饰演的霍元甲呢?
原因是坊间传闻,李小龙曾用跳舞与叶问交换咏春拳。
此事件已不可考,但在电影中,我倒是为你找到了这一事件的应源之处。
李小龙曾用舞蹈作为交换,向邵汉生学拳。
邵汉生,一代武学大师。
年少时在广州学洪拳、蔡李佛拳、迷踪拳等。
后从师霍元甲次子霍东阁,协同师父建立起精武会广东分会。
1920年,邵汉生当选精武会珠江派副主任,他南北拳术集于一身,获精武会三星教练称号。
许多年后,邵汉生跟媒体说,李小龙除了练拳,还有一大爱好便是跳舞,曾获得过恰恰舞冠军,舞伴是自己的弟弟。
赴美之前,李小龙曾找到过邵汉生学习过节拳,条件是用恰恰舞交换。
别人几个礼拜才能学会的招数,李小龙只用了三天就学会了,而邵汉生自己却没怎么学到恰恰舞。
好了,我们继续说《叶问》系列的另一衍生品,电影《叶问外传:张天志》。
张天志是谁?
在《叶问》系列中,我们曾经见过他,他挑战叶问,战败而归。
咏春,作为《叶问》系列中最重要的功夫,很多人都认为叶问是咏春的创始人。
这一理解是错了。
叶问的咏春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先是陈华顺,后来是梁赞的儿子梁壁。
从电影人物关系上论,叶问的师傅是陈华顺,陈华顺的师傅是梁赞。
而张天志的师公是梁赞,他的师父是谁,片中没有交代。
在打法上,张天志的打法十分凶猛,每招每式都置人于死地。
而叶问的咏春拳则不同,他心平气和直面对手,下手点到为止。
这正说明他们二人的武术精神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张天志的低脚咏春这个拳法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这套拳法较叶问的高脚咏春,要早很长时间。
也就是说,低脚咏春其实是正统古法咏春,而叶问的高脚咏春其实是经过改良的新咏春。
片中,张天志一一打败其他门派的武术馆馆主,为的就是能与叶问切磋,借此打败叶问,证明自己的咏春拳是正宗的。
张天志败在太骄傲,他不愿低调行事。
张天志赢在有气节,落败后,他并未急于发泄,而是非常沉稳的拿起棍子,把正宗咏春的牌匾直接打成两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