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硅谷文化撞向电影公司,A24如何颠覆好莱坞

A24是如何挑战好莱坞的?

随着2022年疫情起伏、俄乌危机、全球通胀,世界似乎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危与机并存,在这个变化时刻,我们尤其想去寻找那些在某个领域耕耘了一些时间,但仍然朝气勃发的新锐公司,他们的潜力与亮点代表着未来。在这些公司兴起的背后,也有规律可循,虽然很多公司的成功不可复制,但这样的故事依然是引发思考的绝佳养料。

第二期我们选择了A24,A24作为新锐的电影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给越来越保守的电影市场注入了新活力。A24与其说是一家电影公司,不如说它更像一家硅谷的互联网公司。它成功切中了小众群体,以B级片取胜,新奇、荒诞、惊悚的故事是A24最大的亮点,A24同样成功的还有对新锐导演的挖掘,很多炙手可热的年轻导演都是靠A24声名鹊起。囊括了越来越多奥斯卡奖项的A24,是如何颠覆好莱坞老牌巨头的?

如果你在2015年西南偏南电影节(SXSW)期间,在举办地美国德克萨斯州使用约会APP Tinder,你可能会被一家电影公司骗了。

在这个世界规模最大的音乐电影艺术文化节上,你会用Tinder刷到一位名叫Ava的女孩,她的资料上说她是一位来自纽约的25岁女孩。如果你跟她互相配对,你们会聊到一系列关于生活和爱情的问题,最终她会将你推荐到一个《机械姬》(Ex Machina)的Instagram页面,这是一部由A24出品、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科幻电影。

Ava的Tinder页面

在2017年《鬼魅浮生》(A Ghost Story)上映的时候,A24甚至在曼哈顿开设了一间pop-up store,专门售卖与电影同款的鬼魂床单,顾客先是被披上厚厚的白色床单,然后被领进一个播放空灵音乐的房间,进行某种“有意义的思考”。

这家自2012年成立的新锐电影公司A24,虽然跟米高梅、派拉蒙这些老牌公司相比,还是个婴儿,但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A24不断推出各种非主流、低预算、构思精巧的独立电影——发行了《瞬息全宇宙》、《伯德小姐》、《月光男孩》、《瑞士军刀男》、《女巫》、《机械姬》、《艾米》、《房间》……;参与制片与发行了《麦克白的悲剧》、《仲夏夜惊魂》、《灯塔》……其中《艾米》(Amy)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机械姬》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还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布丽-拉尔森凭借《房间》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女主角,该片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A24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A24成功切中了小众群体,以B级片取胜,其中《遗传厄运》、《仲夏夜惊魂》、《女巫》、《灯塔》、《X》这类惊悚恐怖片都是A24的著名产品线。

A24同样成功的还有对新锐导演的挖掘,很多炙手可热的年轻导演都是靠A24声名鹊起的。像获奥斯卡奖的《月光男孩》的导演巴里·詹金斯,当时完全是新人;《瑞士军刀男》的导演关家永、丹尼尔·施纳特,后续又执导了《瞬息全宇宙》;《仲夏夜惊魂》和《遗传厄运》的导演阿里·艾斯特,也是A24一手挖掘的。A24几乎成为了新锐导演的黄埔军校,为影视圈输送新鲜血液。

并且这些成功都是在一个不大的总预算之下实现的。例如《月光男孩》的制作成本只有400万美元,但票房收入达到了6500万美元;《女巫》也是以350万美元获得了4050万美元票房收入。

A24是如何挑战好莱坞的?这些新奇的创意是如何实现的?A24如何避免独立电影的“昙花一现”陷阱?由于A24非常低调,拒绝了大部分外部采访,我们尽可能地搜集资料,通过这篇文章来试图解答这些答案,以下,Enjoy:

剑走偏锋的A24

在意大利一条名为“Autostrada 24”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丹尼尔·卡茨(Daniel Katz)决定是时候建立一家新风格的电影公司了。

A24就以这条高速公路命名,并且把公司设在了纽约,而不是好莱坞所在的洛杉矶。

电影行业是一个日渐保守的行业,甚至逐渐在变成两大阵营,一边是对超级英雄电影感兴趣的人,他们关注的是漫威、DC等大制作,像《007》、《美国队长》或是《侏罗纪公园》;而另一边,是关心独立电影的人,他们喜欢谈论圣丹斯电影节、西南偏南(SXSW)或是戛纳电影节。

后者原本更加小众,但他们正在逐渐壮大,因为人们越来越厌倦了不断重复的老式剧情模式,希望能看到与众不同、有点奇怪的故事。

A24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崛起,就是因为它切中了这个缺口,将自己定位为怪异、引人入胜、和富有创造力的电影公司。

例如A24最重要的作品《月光男孩》,荣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也给A24带来了十倍投资回报率,是关注黑人性少数群体。全片分为三段,分别讲述了主人公童年、青少年和成年时期的故事,围绕着同性恋、贫困、毒品。但对个人叙事刻画得非常细腻,被网友称为黑人版王家卫。

而最近口碑爆棚的R级新片《瞬息全宇宙》,55岁的秀莲(杨紫琼扮演)本来人生一地鸡毛,家庭和事业都不顺,几近崩溃。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开始穿越不同的平行世界,来自另外一个平行宇宙的丈夫找到了她,让她对付一个毁灭宇宙的BOSS。她也从不同世界中自己身上,学会了各种技能,最后拯救世界。

离奇而荒诞的《瑞士军刀男》,是一部关于放屁尸体的电影,更像是一个厕所笑话。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不善于和人沟通的汉克对人生早已绝望,本想了结自己的性命,突然一具尸体漂到沙滩上。这具尸体虽然苍白浮肿,却似乎有生命一般,汉克将其取名为曼尼。曼尼就好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帮他解决了诸如生火、砍树、饮水等诸多现实问题,尸体的胀气甚至可以当成快艇。曼尼的出现为汉克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这对古怪的朋友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荒野求生。

邪到极致的《遗传厄运》,充满了邪灵、诅咒、招魂、巫术等元素,故事讲了安妮的母亲过世后,她时常感受到母亲挥之不去的存在。各种异象接连出现,随着越来越接近真相,她开始试图带着孩子逃脱家族的险恶宿命。

还有新式惊悚恐怖类型电影《女巫》和《灯塔》,让导演罗伯特·艾格斯一举成名。《灯塔》是一部黑白惊悚片,男主被派到一个神秘的岛上,跟着老看守人一起看守灯塔,然而他逐渐发现岛上很多离奇的事情,以及老看守人的秘密,包括了半人半鱼的海妖,和恐怖的传说。

《女巫》也是豆瓣评分非常高的恐怖片,故事发生在17世纪,威廉一家是虔诚的清教徒,被迫来到人迹罕至的荒野生活。可迁到后不久,这个家庭就先后经历了一连串神秘事件,为了试图找出谋害全家的元凶,陷入了彼此猜疑中。

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皮囊之下》,则是一部科幻惊悚片,斯嘉丽饰演一个披着人皮的外星人,她从女尸身上剥下衣服,穿在自己身上。模仿其他女性的样子,涂口红、化妆。在美丽而又冷酷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个邪恶的外星灵魂。她用自己的美艳身体来诱惑人类,在满足欲望后对人类进行猎杀。

还有《佛罗里达乐园》拍住在汽车旅馆里的贫困人群;《伯德小姐》讲述了一心向往大城市的美国小镇女孩的故事;《绿衣骑士》改编自中世纪诗歌,讲了一个尘封已久的骑士传说……

通过这些题材,有影评人总结出A24电影的成功公式,即好的作品=小众/亚文化/边缘群体+便于唤起共鸣的主流情感+个人的美学风格。比起是否有大明星、大IP,能获得多少流量,A24更看重的是质量与风格。

把这些电影登上银幕,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像派拉蒙或是迪斯尼这样的巨无霸,断然不会去拍这样的电影。巨头们往往采取安全的做法,他们习惯于利用明星效应,通过大量的营销预算,把观众带到电影院。虽然有时候会口碑失利,但往往能保证票房回报。

A24能在题材上承担的风险,是很多大厂们所不能承受的。这让A2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方领土,成为了如今独立于好莱坞体系之外的新锐公司。

A24的三位创始人一直非常欣赏20世纪90年代的独立电影,认为A24应该专注于“电影和电影人,而不是公司”,这意味着他们将让导演和编剧控制他们的工作。这一点吸引了很多有才华的导演,比如《春假》的导演哈蒙尼·科林说:“好莱坞在这一点上是由财务人员管理的,因此当你突然与一个不是纯粹的财务人员讨论,都是令人兴奋的。”

这一点吸引了很多新锐导演。例如获得了美国电影学会年度十佳电影《别告诉她》(The Farewell)的导演王子逸,就曾经花费了几年时间才找到愿意为她的剧本提供资金的人,这是一部关于与她在中国身患绝症的祖母告别的私密自传式电影。

当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时,发行商立即与王子逸接洽,包括一家流媒体服务机构,提出了相当高的报价。但最终,王和她的制片人依然选择了A24,尽管它提供的报价不是最高的。

王子逸曾在接受采访时说,A24可以围绕独立电影创造出独特的社区和品牌,他们几乎是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对于像Netflix这样的流媒体公司来说,他们虽然拥有最好的渠道,但很难重视“小鱼”,当一部小众独立电影进入到这个内容海洋里后,很容易迷失在角落。

A24更像一家来自硅谷的公司

在内部,A24更像是一家来自硅谷的互联网公司,它除了有电影部门之外,还有大量的运营人员,他们构成了一个中台,包括财务、法务、金融、数据分析等等。中台与垂直细分的电影部门,在宣发、采购、公关、展映、衍生品开发等等各个环节相互合作。

A24很早就设立了数据分析部,据曾经在A24工作的威廉周记录,一部电影从上院线开始,数据部门都会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在某种程度上,A24发行院线电影,已经做到了和视频网站发行网络电影一样的决策数据化。

威廉周曾记录了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2016年上映,如今已经传为佳话的《月光男孩》。在最开始的时候,A24内部并没有觉得这部片子会有多大的反响。第一个周末上映的时候,A24仅仅安排了纽约和洛杉矶的四家艺术院线。

但随即反馈回来的平均上座率,以及社交媒体上开始上扬的口碑,令数据部门意识到了这部片子没有那么简单。消息很快反馈到了展映部门(exhibition),在一番讨论后,展映部门决定扩大影院排片,先从纽约、洛杉矶开始,再扩大覆盖到全国。而宣发(marketing)和公关部门(publicity)也随即加入到了战斗,开始在各个平台上提高影片的宣传力度。

通过精准引导,这部电影的口碑很快就从最初的纽约、洛杉矶艺术电影影迷圈,向外溢出到了LGBT群体和黑人观众,然后再向外溢出到一般的年轻人群体,直到最后刮起了一股全国范围内的观影热潮。虽然说这部影片的爆红有许多场外因素,例如政治正确等等,但A24内部快速的反应能力,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月光男孩》可以释放出的最大潜力。

A24的公司治理风格,也很像一家硅谷公司。它的内部扁平,甚至老板都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和员工混坐在一起,员工也可以自下而上的提出意见,这些都保证业务可以得到快速且准确的讨论。

创始人丹尼尔·卡茨曾说:“我觉得A24可以为有才华的人创造一个有才华的地方。我们通过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体系、自己的人、自己的电影,创作出特别的东西。如果这些东西可以被其他公司以同样的方式发行,那我们通常不会这么选择。”

A24几乎从创立之初就做起了PR的人格化。A24的Twitter账户经常直接与影迷对话,并转发影迷对电影的点评。有时还会和网友互怼,爱用第一人称和emoji。

A24甚至还设计了很多有意思的周边,也成为了影迷们的最爱。A24甚至像Supreme和Off-White这样的街头潮牌品牌那样,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包括刺绣的A24帽子,极简的 "Champion x A24 "运动衫,以及不太一样的运动短裤。

A24甚至登上了《HYPEBEAST》和《HIGHSNOBIETY》等街头服饰出版物的版面,他们还与街头服饰品牌Brain Dead进一步合作,推出新的电影服饰系列。

还有大量与电影相关的周边,像《遗传厄运》的周边是血淋淋的迷你拼图;《伯德小姐》的迷你拼图与拼贴画,以及把自家狗狗梳妆成伯德小姐形象的活动。

《灯塔》的周边是“黑色幽默”式的洗漱套装,里面包含了一瓶闻起来像大海的泡沫胡须油,以及一个电影同款人鱼形香皂。

A24甚至还出过一份恐怖食谱,以29部恐怖电影为灵感,比如这个灵感来自电影《切肤之爱》的意大利面佐猪肉饺子。

A24官方商店上还有很多有趣的搭载电影IP的周边,如果你是A24电影爱好者,几乎从衣服到生活用品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周边所搭载的是一种文化圈与社群,A24还会定期举办露天放映活动,在拍摄电影的城市还会免费放映,它更像是在聚集一个文化交流生态,就像Lululemon举办露天瑜伽活动一样。

A24的尝试是有趣的,它切中了现代独立电影的空白,以先锋视角,组合亚文化,给影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电影体验,并延伸到一种文化氛围。多亏A24,我们才能看到这些荒诞离奇,却又不失温情的故事。

从发行商到制作商

最初,A24主要是一家发行商,并不制作自己的电影,它主要在电影节上收购版权,来发行电影,核心是选片的眼光与营销能力。

随后A24一直在向生产过渡。它的第一次尝试是《月光男孩》,大获成功后其他作品也接踵而至。如今,A24公司几乎所有内容都是自己制作或联合制作的。

最新的成功例子来自《瞬息全宇宙》,又是一部小成本影片的票房神话。2022年4月这部电影上映,2个月后已获得6870万美元票房,成为A24迄今为止在美国票房成绩最好的电影。

由于《瞬息全宇宙》是一部以科幻特效为卖点的电影,它的制作成本并不高,只有2500万美元。这部电影有500个特效镜头,但仅有5人团队完成。尤其因为在疫情期间,后期制作几乎全靠软件完成。

当然,A24也有过失误。例如在2018年发行大卫·罗伯特·米切尔的实验性作品《银湖之底》(Under the Silver Lake)时,就两次推迟上映日期,最终还毫不客气地把影片扔到线上点播上。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冲击,整个电影业都受到了严重打击。2020年戛纳或是西南偏南SXSW等大多数著名电影节都被取消,而通过著名电影节来激起口碑是A24营销的主要方式。

有媒体报道称A24有出售计划,只是它的估值非常高,在25亿至30亿美元之间。一些潜在的收购者参与了收购谈判,包括苹果公司,但还没有达成交易,苹果想让A24为Apple TV+流媒体服务制作原创电影,为流媒体大战增添王牌。

作为好莱坞新贵,A24一直都在出品小众口味,但也没有完全放弃商业属性的电影。在A24,谈论的首先是艺术冲动——如何制作一部真正很酷的电影,然后才是商业上能否成功,这与好莱坞很多被打磨平的电影有很大区别,即使它们可能在票房上更加成功。

无论它能否“拯救电影”,但它的确填补了前卫电影的一部分空白。它的核心精神一直是——“帮助那些有才华的人展现才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