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如何做到“三十而立”?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这30年也是韩国电影经历巨大变革的30年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这30年也是韩国电影经历巨大变革的30年,从曾经的“电影小国”到如今问鼎奥斯卡和国际三大电影节,逐渐从模仿和学习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借助国际化趋势在世界影坛占据一席之地。

如果说10年前对韩国电影的认知停留在“还算好看的商业片”以及金基德等个性导演的话,那2019年的《寄生虫》拿下戛纳和奥斯卡奖项之后,就再也没人质疑其艺术水准和工业体系了。如今,韩国电影已然成为“韩流”的一张名片,奉俊昊、朴赞郁等导演的新作备受关注,其他韩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流媒体点播率也颇为亮眼。

据美国《银幕日报》数据显示,2020年韩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销量增长43%。今年戛纳电影节上韩国电影人继续“斩金夺银”,以CJ娱乐为代表的韩国影视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韩片如今在国际各大电影交易市场上都成为抢手货。

从1919年第一部独立制作的电影《义理的仇讨》算起,韩国电影已走过百年历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电影人在好莱坞的挤压下显出团结韧性,本土票房比重从最低谷的15.9%一跃超过50%,从温情感人的《八月照相馆》,到涉及朝韩关系的《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太极旗飘扬》,再到《我的野蛮女友》《朋友》等浪漫喜剧、犯罪悬疑以及恐怖片都纷纷出炉,本土观影人次屡创新高,以首尔忠武路为代表的电影行业在韩国人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30年是韩国电影飞速发展时期。1998年韩国电影审查制度被分级制度取代,第二年又掀起保护本土电影配额的“光头运动”,这些都成为韩国电影崛起的契机。

迈入新千年后,韩国影坛出现多部“现象级票房”影片,《实尾岛》(2003年)、《鸣梁海战》(2014年)、《与神同行》(2017年)、《极限职业》(2019年)等作品在韩国本土的轰动效应甚至压过《阿凡达》《复仇者联盟》等好莱坞大片。

韩国电影人也从欧美类型片叙事和特效工业中吸取养分,并转换为本土化作品,韩式怪兽片《汉江怪物》和韩式僵尸片《釜山行》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而《杀人回忆》《熔炉》等现实题材作品,俨然成为韩国社会发展的银幕背书。

在艺术性上,韩国电影人摸索出自己的风格:从老一辈的林权泽,到曾担任过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的李沧东,如今在国际影坛声名卓著的朴赞郁、奉俊昊和洪尚秀,以及备受争议的金基德,这些导演通过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的平台打响韩国电影国际声誉,也让宋康昊、全度妍等韩国实力派演员为更多观众所熟知。

从2002年的《醉画仙》,到之后的《老男孩》《绿洲》《空房间》《诗》《密阳》《圣殇》《独自在夜晚的海边》《燃烧》……终于在《寄生虫》夺得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小金人的欢呼声中,助力韩国电影登上国际影坛的高峰。

当然,作为“当红炸子鸡”的韩国电影也暴露出在电影理论、产业结构方面的不足以及人际组织上的积弊,忠武路电影公司对娱乐效果过于追求,让不少影片陷入同质化、套路化争议,《釜山行2:半岛》就是典型的失败例子。真正像奉俊昊、朴赞郁那样能将艺术性与商业性完美结合的创作者还是相对较少,想要长期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韩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